游戏公平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需两课时讲授;本节内容探求的是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公平性(可能性)问题.游戏的趣味性外套需要精心设置,让孩子在活泼生动的游戏中发现数学的活泼生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没有规则的游戏引入,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接下来由学生亲自参与做游戏,并在游戏结束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的重点学习内容.接下来的掷骰子游戏等内容,都由学生亲自参与完成,整个课堂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寓教于乐,轻松愉快学习.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尝试“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2.明确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3.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二)过程与方法1.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2.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初步建立随机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态度.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经历“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2.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游戏的公平性.(二)教学难点通过做试验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三、教具准备若干个完全一样的编了号码的小球;每组两个转盘;每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的小立方块.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五、教学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师]我们经常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体育比赛,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比如说拔河、乒乓球、篮球赛,在比赛之前双方是通过什么来确定场地的呢?[生]掷硬币、猜拳、抽签、抓阄……[师]大家的方法很好,但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要采用上面的方法来确定场地呢?[生]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师]老师这里有两个游戏,大家愿意做吗?[生]愿意.[生]那得看游戏对双方公平不公平.[师]可以.根据我给大家介绍的游戏规则,同学们可自己或合作讨论思考:游戏公平吗?(教师板书课题:游戏公平吗)Ⅱ.讲授新课,参与游戏活动过程1.游戏一[师]课前我们分组制作了两个转盘——转盘A、B.每个转盘都被分成6个相等的扇形,都写有1~6六个数字,只是顺序不同.转盘A上是1、2、3、4、5、6;转盘B上是1、3、5、2、4、6.我们利用这两个转盘做游戏.每组三个人,一人做甲、一人做乙、另一个人记录和监督.规则是:(1)甲自由转动转盘A,同时乙自己转动转盘B;(2)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几就顺时针走几格,得到一个数字(如图4-1),在转盘A中,如果指针指向3,就按顺时针方向走3格,得到数字6);(3)如果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就得1分,否则不得分;(4)转动10次转盘,记录每次得分的结果,得分高的人为胜者.图4-1同学们可以先猜测一下游戏是否公平.[生]公平.因为每个转盘被分成6个相等的部分.[生]不公平.因为每个转盘上1~6六个数字的顺序不同.[师]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下面我们每个组开始按上面的规则开始做游戏,每组选一个人记录和监督.但我想问一下负责记录和监督什么呢?[生]记录每次转得的结果,谁得到偶数,便给谁记1分,在游戏过程中,监督两位同学是否是自由转动转盘,以确保随机性.[师]很好.下面我们就开始做游戏.将结果记录到下列表格中.次数12345678910合计甲的得分乙的得分(教师同时深入到各小组中观察学生们的表现,聆听他们的交流).小组中,“甲”每次都得分,而“乙”不一定每次都得分.游戏结束后,做“乙”的学生不愿意了,举手发言.[生]游戏不公平.“甲”每次都得分,而我不是.我不做“乙”了,我也要做“甲”.(其他做“乙”的学生跟着说,我也要做“甲”)[师]大家先别着急.我们不妨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为什么每个小组“甲”总是得分,而“乙”却不是呢?[生]转盘A、B中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是游戏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其中对于转盘A,每次的最终数字是2、4、6、2、4、6,总是偶数,每次一定能得分.对于转盘B,最终得到的数字是3、4、3、6、5、6,偶数、奇数各占一半,每次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