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课题学习《镶嵌》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第七章《三角形》首先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接着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外角和公式.镶嵌作为课题学习的内容,安排在本章的最后,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到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2.重难点分析教材由铺地板砖铺地引入镶嵌问题后提问:为什么这样的地砖可以进行平面镶嵌?引发学生的思索,接着又提出:哪几种多边形可以平面镶嵌?为了深化课题研究,教材进一步提出:哪两种正多边形可以平面镶嵌?设问层层递进,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领学生完成课题学习.因此,本节的重点是经历平面镶嵌条件的探究过程,难点是用两种正多边形进行的平面镶嵌.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题的教学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实践与操作,让学生自己准备正多边形,自己拼图,自主发现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教师要适时启发学生把平面镶嵌的条件与内角和公式联系起来,进而建立解题模型.二、教学目标分析课题的学习,要求学生先实验得出结论,再把结论运用于实验,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应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过程,所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①了解平面镶嵌的条件,会用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平面镶嵌,形成美丽的图案,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②经历探索多边形平面镶嵌的条件过程,并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2.数学思考目标:由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说明注意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3.解决问题目标:观察常见的地板砖密铺,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平面镶嵌的条件.4.情感态度目标:平面镶嵌是体现多边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价值的一个方面,通过探索多边形平面图形的镶嵌并且欣赏美丽图案,从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创新意识、审美意识的发展.三、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引入背景活动2实验探究活动3结果分析活动4知识运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了解多边形平面覆盖来自生活实际发现有的多边形能够覆盖平面,有的则不能讨论多边形能覆盖平面的基本条件,运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1.引入背景学生欣赏美丽的校园一角,教师指出:用地砖铺地,用瓷砖贴墙,都要求砖与砖严丝合缝,不留空隙,把地面或墙面全部覆盖.从数学角度去分析,这些工作就是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的问题.从观察生活现象入手,抽象出数学问题——平面镶嵌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活动2]实验探究实验1尝试用手中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进行平面镶嵌学生动手操作,记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并展示镶嵌效果图案.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而正五边形则不能.实验2用正三角形与正四形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用正三交形与正六边形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对出现的不同的拼图方法予以肯定.学生完成实验后,出示镶嵌效果图案.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两种正多边形也可以进行平面镶嵌.实验3用任意三角形或任意四边形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学生拼图,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把不相等的角拼接在一个顶点处,能否把相等的边拼在一起.教师出示镶嵌效果图.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了解一般的三角形或四边形可以进行平面镶嵌.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3]问题1分析实验结果问题2解释实验结果学生观察上述的实验结果,分组讨论平面镶嵌的条件,发现问题与多边形的内角大小有密切关系,教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发现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师生归纳得出多边形平面镶嵌的条件:①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