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第一框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的背景,理解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体会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组织课内阅读、讨论得出我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巧设问题,构架知识体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紧迫性以及它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公民应有的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能的热情并形成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同感。二、、教学过程:多媒体演示: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是中国唯一的以高新技术装备为交易、展示主体的国家级大型工业博览会。每年11月份在上海举办。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2005年11月4日至9日举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主题,突出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融入、改造传统工业。充分发挥产品交易、产权交易和技术交易“三位一体”的交易功能,使“上海工博会”成为高新技术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展示中心、交易中心和评估中心。从2006年起,将改名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教师: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我国为什么要选择工业化道路呢?阅读与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7页栏目,并思考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农民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有哪些不同?你能从图示中得到哪些信息?两种生产方式有何不同?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两种生产方式下的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生产规模、从业人数等方面均有差别,这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经济)与为日益扩大的市场而生产的发达商品经济(工业经济)的区别,优劣十分明显。纵观当代世界的发达国家,大多是实现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工业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1、工业化的含义及其发展进程(1)工业化:一般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现状:农业产值占GDP比重农业从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工业化的国际标准小于15%小于20%大于60%中国目前状况15%50%38%(2)工业化的进程:专心爱心用心1多媒体演示:英国的工业化历程教师提问: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教训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存在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及教训。如果中国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其能源消耗是整个世界无法承受的;我国不应该重蹈西方国家工业化“先发展,后治理”的覆辙。我们应该选择既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多媒体演示:“蒙牛”集团迅速崛起教师:为什么“蒙牛”集团能够迅速崛起?其成功的妙诀有哪些?指导学生结合资料和教材内容,分析归纳“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教师总结。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1)科技含量高(从奶牛育种饲养方式到牛奶加工储藏保鲜工艺,均合理选用当代世界最先进科技成果)。(2)经济效益好(产品适销对路、产出投入比率高,组建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已发展成为我国奶制品企业中一颗耀眼的明星)。(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以环境保护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内蒙古大草原的资源优势,成本低、见效快,污染少)。(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奶牛散养在牧民家里,科学饲养,既保证了公司有充足的奶源,也带动了广大牧民迅速致富)。教师: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深度,正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及衡量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把握信息化这个时代特征。我们再来分析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通过信息产业后来居上,迅速实现工业化多媒体演示:瑞典迅速崛起的启示瑞典迅速崛起的奥秘是什么?二十世纪初,瑞典还是一个农业国,是欧洲落后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