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政治时政专题第五讲 认识人大常委会监督法教案 人教版VIP免费

高考政治时政专题第五讲 认识人大常委会监督法教案 人教版_第1页
1/2
高考政治时政专题第五讲 认识人大常委会监督法教案 人教版_第2页
2/2
高考政治时政专题第五讲认识人大常委会监督法教案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人们关注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高票获得通过。从1986年开始酝酿,历经20年时间,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监督法终于诞生了!当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颁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一、从政治学角度思考1.监督法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制定监督法,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健全人大监督机制,更好地发挥这一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监督法的实施,强化了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监督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在我们国家生活的各项监督中,人大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监督权的行使,需要有相应的法律使之规范化、程序化。监督法在5个方面强化了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支持和促进。其目的在于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3.监督法的制定,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监督法的起草、修改过程,就是一个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监督法是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多次审议后形成的,凝聚了全国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自1987年到2006年,历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共收到222件关于制定监督法的代表议案,参与提出议案的代表有4044人次。2002年8月,监督法草案终于提请审议。经过4次审议和修改的草案最终在此次常委会会议上交付表决。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161人到会,以"155票赞成,1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通过了监督法。4.监督法的颁布,体现了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监督法将人大常委会长期履行监督职责实践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提高到了法律的层面上,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做出的决议、决定或者发布的命令,有些是超越职权、明显违法的,比如擅自设立审批、收费、罚款、强制措施等,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监督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做出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和本级政府发布的不适当决定、命令,撤销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参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做出具体规定。5.监督法体现了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监督法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监督的重点,是紧紧抓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三农"问题、义务教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拆迁补偿或者告状难、赔偿难、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错案不纠、司法不公等,开展对"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评议。二、从哲学角度思考1.监督法的制定过程,体现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在监督法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情况对草案加以修改完善:实践经验比较成熟的,加以深化、细化,做出具体规定;实践经验尚不成熟,又需要作规定的,做出原则规定,为进一步改革留下空间;缺乏实践经验,各方面的意见又不一用心爱心专心117号编辑1致的,暂不作规定,待条件成熟时再作补充完善。这样的立法思路,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是科学的、适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政治时政专题第五讲 认识人大常委会监督法教案 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