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水圈和水循环[考纲呈现]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考纲解读]1.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重点)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明确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原因。[思维导图]考点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圈的特点: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水体的类型地球上的水体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在地球全部的水储量中,海洋水占96.538%,陆地淡水仅占2.526%,而且绝大多数又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3.读“水循环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1)在图中直线上添加箭头,完成水循环过程。答案(2)主要环节:①⑧蒸发,②④降水,③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⑨蒸腾。(3)其中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①③④⑤⑥⑦,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①②,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④⑧⑨。(填序号)4.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海洋上空的水汽――→陆地(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河流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暗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影响地表径流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影响下渗城市铺设渗水砖,会增加下渗量;城市路面硬化,会减少下渗量6.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实现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2)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调节圈层间的热量传输,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4)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发生迁移。考向一水循环环节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2018·全国文综Ⅲ)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1.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答案D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水量巨大,再加上该地区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因此湖水更新缓慢。故选D。2.(2018·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高,属于温带气候,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没有形成湖泊而形成大片湿地,且面积广大,积水较浅,可推测该地地势平坦且开阔。第(2)题,注意要求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变化方面分析。乌裕尔河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随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蒸发量不断增大,最终降水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