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学习要点本节的重点内容“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都是以往高中地理课程没有出现的新专业术语。要求学生能分辨这两个概念,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或阈值),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人类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本节内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醒我们,人类应将自身的规模控制在一个最低范围,而不是极限范围。一个地区合理的人口容量受众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案例研究”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目前,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已十分突出,特别是人口与淡水、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应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从而正视我国人口与环境的严峻现实,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例题: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谁来养活中国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曾发出“谁来养活中国”的惊人之问。布朗以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粮食消费400千克为测算依据,算出我国在本世纪30年代,粮食总需求量约7亿吨左右,总共容量为3.6亿吨到3.7亿吨左右。从而预测中国粮食缺口将达3亿吨。进而得出“谁也养活不了中国”的结论。材料一:(1)中国21世纪初,人均耕地由0.079公顷下降到0.067公顷。(2)中国每年减少耕地约50万公顷,且大部分为高产田。(3)我国现有耕地中,2/3为中、低产田,必须有大量投入。(4)中国粮食生产成灾率持续上升达60%左右。(5)中国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面积达15%,受污染耕地已达到2000万公顷。(6)中国农业人口多,劳动力素质低,生产手段落后,商品率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稳定。材料二:(1)中国中、低产田占2/3,大力改造后,单产会大幅度提高。(2)提高复种指数潜力很大,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耕地100万公顷。(3)我国灌溉面积仅占50%,如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环境,提高抗灾、救灾能力,就能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并保持稳定增长。(4)我国农业科技含量仅30%~40%,科教兴农,生物工程,良种化,防虫害技术推广后,可大幅度提高单产。(5)我国现有耕地仅占国土面积的10%左右,大量非耕地资源尚处于未开发状态。(6)国家政策大力扶持。问题:请就以上材料写出一篇小短文,分析究竟谁来养活中国人。思路:盲目乐观万万要不得,但消极悲观也是不必要的,在充分开发我国粮食生产的潜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对我国粮食生产应抱乐观的态度。我国有关专家预测,到21世纪,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可增用心爱心专心加到1.06亿公顷左右,单产提高400千克以上,这是完全可能的。美国的布朗先生在测算中,不仅没考虑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反而认为下世纪我国粮食产量还会远远低于现在,可见缺乏对中国粮食问题的深刻认识。中国人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解决粮食问题,我国农业在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将会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仅能自己养活自己,还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