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来源:学&科&网]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体会,举例说明近现代交通、通信的发展对促进全球化的重大推动作用。2、了解在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通过案例(特别是所在地的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3、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商业网点,理解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交通干线如何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2.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教学方法:师生互助式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提问: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的差别,了解近200年来由于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地区间、国家间交往形式的变化,并完成填充。讲述:重温有关聚落的基本知识和重温聚落的形式和空间形态的知识解释:交通干线的“分布”与“扩展”的区别。[来源:学科网ZXXK]资料分析:分析课本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分析在交通线变化时所带项目传递网络通信方式传递速度成本电子邮件______网络(因特网)[来源:Z+xx+k.Com]是从人到人的通信方式,收件人所用地址与具体地点无关_______很___普通邮件邮政网络[来源:学科网ZXXK]是从地址到地址的通信方式,离开特定场所就无法收到邮件_____________来的影响。小结: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交通线的变化会带动聚落形态的变化。[来源:Zxxk.Com]过渡:从日常的商店中看商业活动的客源和货源与交通线的密切关系。读图分析:通过分析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而得出异同点。比较类型相同点不同点山区[来源:学科网ZXXK]商业网点都是在交通便捷的地方[来源:学_科_网Z_X_X_K][来源:学科网ZXXK]分布密度小[来源:学#科#网Z#X#X#K]平原[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分布密度大原因交通最优原则地势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思考:读中国铁路图和中国公路图,分析商业中心与交通运输的关系。总结:说明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身边的实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交通运输布局所带来的种种影响。板书设计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一、交通工具的发展二、、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聚落分布:沿交通干线分布2.交通线的发展变化3.交通线的衰落三、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2.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3.影响商业中心的分布4.影响集镇的繁荣与衰落练习:1、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西柳服装市场的区位因素是A.历史原因B.自然条件好C.国家政策D.交通便利2、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扩大②现代交通运输技术发展③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稳步提高④以国际互连网为载体的操作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关于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水运为主的时代,城镇多沿河、沿海集聚B.在以水运为主的时代,城镇多呈片状发展C.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下,城市形态呈带状发展D.公路和铁路的发展,使城市呈点状发展4.上海徐家汇地区成为多功能、高层次的商业区,是因为这里()A.人口密度较大B.位于地铁及街道交叉路口,交通方便C.上海市的政策导向影响D.本区居住有较多的高层次消费群5、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千米。3)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与环境效益。6、读“我国重要的商业中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商业中心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我国东部商业中心密度______(大于或小于)西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是______,该商业中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三节:DDCB5、6、(1)西安北京武汉广州(2)大于东部地区多平原,耕地面积广,水热条件丰富,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交通便利(3)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水陆交通便利,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