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选修六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考点一环境问题概述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1(2)类型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口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注: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详见38讲);湿地萎缩(详见39讲);自然资源枯竭问题(详见20讲)。教材金句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环境问题是人地矛盾的产物,从发生机理上看,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2.环境问题空间分布的全球性和地域差异2(1)全球性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污染等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2)地域差异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发达国家较轻,以环境污染为主。1.(2017·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材料二渔产品和花生是甲地所在国家支柱性出口产品。20世纪60年代该国年平均渔产量10.7万吨,此后快速增长,1997年产量达到峰值45.7万吨后开始下降。分析甲地所在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及渔业生产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答案原因:沿岸有寒流经过;洋流为上升流,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渔场。问题:过度捕捞,导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2.(2015·10月浙江选考)解决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合理的措施是()A.生产纯净水B.治理水体污染C.修建水利工程D.节约生产用水答案B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全球环境基金开始作为一项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银行联合执行的三年期实验项目计划成立于1991年,其目的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赠款和低息贷款以帮助他们实施项目计划,从而减轻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压力。它的重点资助领域有: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国际水域、臭氧层耗损、土地退化。资金来自捐款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1)从材料中,可以推测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哪些?(2)结合全球环境基金融资分布图,说说当前全球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教材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3)你认为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一环境问题?答案(1)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国际水域污染、臭氧层空洞等。(2)生物多样性减少。长期破坏植被导致生物链被割断、破坏生态平衡,使相当一部分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等。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但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人口急剧膨胀,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日益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下面几幅漫画表示了部分环境问题。4(1)图示哪些问题属于环境污染问题,成因是什么?(2)图示哪些问题是由环境问题演化而来的?简要说明其成因。(3)图示哪些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目前生态破坏的表现还有哪些?(4)哪几幅图表达了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答案(1)图己示意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其成因主要是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2)图戊所示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图乙所示的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图庚所示的环境问题是酸雨,它们都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其成因分别是:(3)图丁所示的“砍伐森林造成生物栖息地丧失”是生态破坏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4)甲、丙两图表达了自然资源衰竭问题。下图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统计图”。1975年以来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①伏季休渔②海域污染③过度捕捞④限制捕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5考点二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