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旅游活动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成因及后果。2.掌握如何对某地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能力目标1.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层剖析,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等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2.通过本地区和学生熟知的旅游资源案例分析,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地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教育学生坚持辩证的观点,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克服主观片面性,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2.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养成学生的文明行为,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如何促使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旅游活动对背景环境的影响。3.“市场距离与最优吸引半径”“环境容人量”等概念。●教学难点结合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分析制约各地旅游活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实际制订可行的旅游业发展计划。●教学方法1.导学法。2.比较法。3.案例教学法。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分发本地区旅游景点分布图(教师自制);指导学生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中了解本地区的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现状(侧重各景点游客数)及旅游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注意教材理论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的学习“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这一本节和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用心爱心专心导入新课[提问]旅游活动有哪些积极的作用?[讲述]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在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现代旅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产业之一。但是,旅游活动中会出现各种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的旅游活动。这节课我们探讨的是旅游活动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如何实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呢?讲授新课[板书]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展示幻灯片]①旅游设施在排放废水;②旅游交通工具和饭店在排放废气;③游客在乱抛垃圾。[引导提问]这些反映了旅游活动中的什么问题?哪些是旅客造成的?这些问题有何危害?[板书]1.环境污染[展示幻灯片]①某自然保护区在偷猎濒临灭绝的丹顶鹤;②某风景区珍贵林木被砍伐。[引导学生讨论]①这些现象发生在一些旅游景区内,它们反映出旅游活动的什么问题?②旅游地的居民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果如何?[板书]2.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展示幻灯片]某旅游景点开发前后的背景环境的比较[提问并讨论]同一景区,不同景观说明什么问题?如何减轻对背景环境的破坏?[板书]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展示幻灯片]“旅游活动中的不文明行为”系列图片[提问]由于某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造成什么问题?[板书]4.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提问并讨论]旅游活动对一个地区正常的社会秩序有何影响?举例说明。[板书]5.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学习小组展开讨论]针对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如果你今后外出旅游,应注意哪些?[过渡]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影响到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应对旅游资源的发展条件进行综合评价。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板书]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启发式提问,教师点拨]在自然景观中,什么景观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地貌景观)在人文景观中,什么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建筑景观)用心爱心专心[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的《徐州市旅游景点分布图》,并仔细分析:1.结合自己平常的见闻,分析徐州市主要的地貌景观和人文景观有哪些?其他景观呢?其资源的质量非凡性如何?2.徐州市的什么旅游资源其价值在全国很突出?3.看“景点分布图”及图上注记,问:北洞山汉墓景点离市区不到5千米,游客却很少,为什么?[孤景,集群状况差;交通不便]4.徐州市的旅游资源从自然景观来看,有山——省级风景区云龙山;有水——云龙湖、黄河故道;有洞——狼虎山洞,还有微山湖、九里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