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提升平台“问题研究”细说单元网络建构专题整合突破专题一地壳物质循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的物质循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也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的发育,都与此密切相关。例1读下面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标出箭头,完成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2)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3)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________到形成________又到新的________形成。解题分析:地壳物质循环是四大循环之一,从岩浆开始,到形成各类岩石,到又回到岩浆,完成这一循环。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岩石的转化,由岩浆岩到沉积岩到变质岩。用心爱心专心1地理环境物质运动能量转换地质循环地壳及其物质大气环流水循环及洋流放射能、热能、机械能太阳能、内能、机械能太阳能、热能、机械能太阳能、热能、势能岩石转化影响地形天气气候塑造环境答案:(1)如图(2)高温熔化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冷却凝固(3)岩浆各类岩石岩浆方法与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图常有各种各样的变式,只有把课本插图和文字结合起来,真正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才能应付自如地回答有关习题。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可概括为: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变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成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专题二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虽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看主导作用,但不可忽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比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其形成原因充分说明了内外力的互相作用:内力作用使地壳不断下降,而外力作用(泥沙的堆积),对地壳的下降起补偿作用。例2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觉察B.地壳运动是内外力作用的体现形式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D.地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化,而地壳的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无关解题分析: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二者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其造成岩石的变形、变位,即地壳运动的遗迹称为地质构造。答案:C方法与总结: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理清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壳岩石变形、变位→地质构造),同时注意从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方面对内外力作用进行比较。用心爱心专心2专题三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输送热量和水汽,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包括三圈环流,也包括季风环流和大范围的热力环流。例3下图中甲图、乙图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温度(0C)风速(m/s)(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0C,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0C。(2)与荒漠相比,绿洲的气温比荒漠,风速日变化幅度较。(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风速比荒漠。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风速比荒漠。(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5)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察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气象要素:课题名称: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分析坐标图的能力,读图甲可知,绿洲地区6月1日最低气温约为150C、最高气温约为27.50C,气温日较差约12.50C;而荒漠的最低气温约170C、最高气温约330C,气温日较差约160C。这是因为绿洲地区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