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课题: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说出他们的生活方式。能力目标:1、能很好的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理解蚯蚓的外部形态及生理特点,掌握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蚯蚓在环境生态方面的贡献。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2、通过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学习,使学生加快生物科学价值观的形成,进一步树立爱护的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环境意识。3、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看到的动物和标本,并播放动物的纪录片、教学课件,扩大学生的视野,分析动物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采用指导的方法,规范实验的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精心制作课件、蚯蚓的纪录片资料;观察实验的材料;标本等。学生准备:搜集各种知道的动物资料;饲养捕捉蚯蚓等小动物。划分学习小组并委派发言代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看书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要求脱离课本)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学生看书回忆,思考问题回答: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主要包温故而知新,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巩固上节课5分钟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自主学习6分钟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提问3位同学回答;其他学生纠正或补充。生活链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中的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出示学习目标、板书课题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74--76页,思考下面问题1、扁形动物是一类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多数营生活。2、线形动物的身体一般分为形或形,两头尖,有有。他们通常生活在或中,也有些种类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1)是低等的的细胞生物大多生活在海洋,只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2)身体呈圆筒状,体壁仅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3)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学生熟悉问题,阅读目标。学生疏理目标和指导。按要求自学并能合上课本把答案填写在助学p56中展示的答案:重点内容培养兴趣,使学生对各种无脊椎动物有初步的了解,明确本节学习内容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熟悉课本,对本节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建立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合作探究15分钟3、环节动物生活在中和环境中,身体有许多相似的构成,身体使它们的动更加灵活。巡视指导点拨及时点拨,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耐心指导,鼓励投放课本图P75页2.2–7蚯蚓的示意图:探究实验:观察蚯蚓目的要求:描述蚯蚓的形态特点和运动方式材料器具:蚯蚓、解剖盘、清水等。方法步骤:(1)把蚯蚓放在解剖盘中,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1、有口无肛门、扁平、寄生2、细线型、圆筒形、口、肛门、土壤、水域、寄生3、水、潮湿的陆地、环状体节、分节学生分组进行试验的观察,指定代表发言问题学生边看图片,边观察边思考准备回答问题。1、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结合课本,细心观察。协作交流使同学们对知识了解更深刻形成清晰地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掌握试验探究的问题。(2)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会其体壁的特点。(3)观察蚯蚓的运动。提出探究的问题:1、生活习性:蚯蚓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运动: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有何感觉?怎样运动?如果将它分别放在木板和玻璃板上,它在哪里运动更快?为什么?3、呼吸: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黏液,使体壁始终保持,以保证正常的,同时能减少与土壤的摩擦。4、列举与蚯蚓运动方式相类似的气他动物。总结补充答案;并指导学生在一分钟的时间熟记问题答案。播放蚯蚓等环节动物的纪录片,进一步认识环节动物同学们思考回答:提问:1、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2、用手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