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型新授课案例探究课时2课时课程标准标准解读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举例”是指提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探究,体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案例可用教材提供的,也可选择其它案例,最好是当地案例。2、举例说明”强调了案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案例中归纳一般性规律,并用来说明具体的事物。因此要求学生掌握案例分析方法,实现知识向类的知识的迁移。3、“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主要学生掌握地表形态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地形形态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具体影响,对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其它因素有一定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2、理解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3、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影响。4、了解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因素,学会进行地理调查。5、训练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阅读、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2、通过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逐步提高学生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3、通过“铁路选线方案”的选择和评价,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一论联系实际,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4、案例学习中,能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见解,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体验成功乐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2、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发展观,进一步强化柯可持续发展观。3、通过对历史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及如今“蜀道不再难”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感。重点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的影响;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影响难点案例的剖析以及案例分析方法的训练教学准备自制PPT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地理I第四章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与内容师生行为时间第一课时生:自主学习课文P88-90。并完成:提高班:导与练P66。基础班:基础训练P了。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及分类PPT图片展示三种地形区:平原、河流阶地、高原,并给出三个地点,提问:如果让你选择建房地点,你会选在什么地方?为什么?(1、选择平原地区:分析平原地形的优势;2、选择河流阶地:分析河流阶地对人类活动的好处;3、选择高原地区:分析高原建房的原因。)小结:聚落——是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根据其性质与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师:指导学生讨论。生:讨论建房选址。PPT展示半坡原始村落: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这样的环境给先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师:指导学生讨论。生:阅读课文“半坡村落”,讨论建房选址。小结:由此可见,从古代到现代,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中,地形这一要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探讨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PPT展示:教材P89,图4-3,4-4:1、哪幅图表示的是山区聚落?2、平原地区和山区的聚落有什么样的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地形人口分布聚落规模平原平坦广阔多集中大山区复杂少分散小生:讨论。师:引导学生从地形的角度来分析。过度:从两幅图的比较来看,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地理组wutanglin编写联系方式:wutanglin624@163.com2感觉:平原地区更易形成聚落,那是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发展在平原之上呢?现在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个高原上的水乡古城——丽江古城。PPT展示丽江古城:坐落在云贵高原上,海拔2400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分三股干流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流贯穿大街小巷。古城、老街、纳西文化,造就了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讨论:请从地形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在高原上形成了这样一个古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