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二旧人教必修1优美的音乐,动听的歌声,给了我们美的享受。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舞蹈演员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如此的协调,主要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有些小孩到医院时,见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哭;手一被针刺,就会立刻缩回来,这些现象又说明了什么?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这些成语又蕴含了什么生理意义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学习本节内容。研习教材重难点教材文本研习研习点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机体通过反射,可使躯体、内脏等各部分的生命活动更加协调,并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变化环境的能力。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反射的种类a.非条件反射:动物生下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只在大脑皮层下的中枢即可完成的反射,称为非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考才能完成的后天性反射。3)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的。【推广·引申】反射和反射中枢反射活动都需要经过反射弧才能实现,但是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先天的、相对固定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在后天的功能活动经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在整个反射活动中,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最关键的环节,叫反射中枢。反射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是由那些与某一项生理功能有关的神经细胞群组成,如呼吸中枢。不同的反射中枢,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范围以及所在的部位都不相同。非条件反射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条件反射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温故·知新】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提高了人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建立条件反射的实验:19世纪末期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把狗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有关条件反射的实验。狗吃食物时会分泌大量的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巴甫洛夫为了观察到狗分泌唾液及分泌量的多少,通过手术将狗的唾液腺的导管引到颌下,这样狗分泌的唾液就会从颌下流出来。开始用食物直接喂狗,狗吃到食物就分泌大量唾液。打铃声狗是不分泌唾液的所以铃声对分泌唾液而言属于无关刺激,但当铃声过后立即喂食物,狗就分泌唾液,这样经多次重复后只打铃声不喂食物,狗没有接触到食物也分泌唾液。这时铃声就由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在铃声与分泌唾液之间就建立了条件反射。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相结合无关刺激在前,非条件刺激紧随其后,这个过程叫做强化。如果只打铃声中给食物的欺骗次数多了,狗分泌的唾液就逐渐减少,甚至不分泌唾液,原先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消退了。所以条件反射必须不断地用非条件刺激进化强化才能得到巩固,马戏团的演员在动物表现完一个节目后总要给一些东西吃,就用非条件刺激(食物)不断强化,使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得到巩固。关于狗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的解释,许多生理学家认为:狗吃食物时,味觉感受器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延髓中的唾液分泌中枢,并由此发出神经冲动经传出神经传到唾液腺,引起唾液分泌。唾液分泌的非条件反射中枢在延髓。味觉感受器的冲动在反射弧的途径上,由侧支神经纤维经过传导通路上行到丘脑,然后再到达大脑皮层味觉中枢,形成兴奋灶,引起味觉。皮层也发出下行冲动,兴奋延髓的唾液分泌中枢,促使唾液腺分泌唾液。非条件刺激(食物)引起的非条件反射(唾液分泌)可以通过皮层下中枢完成,同时又有神经冲动上传,引起大脑皮层相应代表区的兴奋。条件刺激(铃声)也会引起大脑皮层一定区域(听觉中枢)的兴奋,形成兴奋灶。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之后,大脑皮层中的两个兴奋灶之间在功能上暂时接通,就发生了功能上的暂时联系,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