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三峡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掌握重点实词解释,疏通文意。3、熟读成诵。4、分析课文,感受三峡风光的壮丽;5、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6、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实词解释,疏通文意。2、分析课文,感受三峡风光的壮丽;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教学难点: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本课题教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教学流程:一、简洁导入新课(用时不超过1分钟)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郦道元写的《三峡》二、作者、作品介绍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人。本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景录。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出示教学目标(用时不超过1分钟)学习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掌握重点实词解释,疏通文意。3、熟读成诵。四、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自学指导1、先听录音后,后朗读课文P130—13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疏通文意。阙(quē)嶂(zhàng)曦月(xī)襄陵(xiāng)沿溯(sù)漱(shù)素湍(tuān)绿潭属引(zhǔ)绝山献(yǎn)五、互动交流(疏通文意)一句一句进行加点字解释和句子翻译(详情看课件)六、互动交流二(理清课文结构)1、齐读课文,思考:作者通过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第一层:从开头至“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第二层:从“夏水襄陵”至“不以疾也”,写三峡的夏水;第三层:从“春冬之时”至“良多趣味”,写三峡的春冬景色;第四层:从“每至晴初霜旦”至文末。写三峡秋天的景色。)七、板书和课堂小结(1到2分钟)略八、当堂训练(12分钟左右)见练习卷九、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1分钟)1、抄写课文原文一遍,写在A本上;2、完成课文的背诵。十、教学后记第二课时课堂教学流程:一、简洁导入新课(用时不超过1分钟)我们来继续学习沈复《三峡》。二、出示教学目标(用时不超过1分钟)学习目标1、分析课文,感受三峡风光的壮丽;2、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三、互动交流一1、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2、文中用了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三峡的山和水的?“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长)(多)(陡峭、高峻)(高峻、狭窄)夏水的迅猛铺垫“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凶险)(迅疾)对比山水1.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2.文中用了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三峡的山和水的?“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长)(多)(陡峭、高峻)(高峻、狭窄)夏水的迅猛铺垫“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凶险)(迅疾)对比山水3、作者运用哪些语句来描写三峡春冬的景色的?观察角度有何不同?4、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怎样的时间和事物?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其特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视“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巘布,飞漱其间.”仰视白浪、绿潭、青山、花草色彩艳丽“清”“荣”“峻”“茂”一字一景5、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①反衬了“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②从侧面烘托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6、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