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说课文本内容课题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执教者单位说课过程PPT及其序号讲解内容1各位老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的教学设计思路。2一、教学目标的确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认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增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意识和能力。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措施;知道绿色发展的意义,理解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3二、教学内容的分析(一)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与“法律与秩序”部分:“知道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的相关内容:“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了解治安、道路交通、消防、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教育、税收等公共事务的法律原则,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六课的落脚点,学生在前面学习中了解了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特点及现状,认识到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知道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本框重点探索解决途径,落实“怎么做”这一内容,本框题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两方面进行了阐述。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选择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4(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学难点:理解绿色发展道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实现路径。5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我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有所体验,对绿色生活方式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所了解。但总体来说,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认识深度不够,具有一定片面性;对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内涵了解不够全面,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解不深;生活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也在内心逐渐形成,学生对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事件或行为也有所耳闻,自身也能积极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生态意识淡薄的行为。6四、教学设计过程通过活动及资料展示,在思想方面,引导学生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生命共同体;在理论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党和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知道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观点;在行动方面,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追求化为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本节课设计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两个环节。每个环节各有两部分内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包括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途径。7导入环节通过视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对于自然的索取及破坏,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回忆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顺利地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探求解决之道。8环节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通过“运用你的经验”,引导学生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利用已有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及运用,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