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紧缺的水资源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上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内容点析及教学建议1设疑导入:大家知道,目前水资源短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那么,什么是水资源呢?我们日常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主要来自哪里?世界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有多少?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如何?这些都是我们本节课要了解的内容。2情境导入:有一种自然资源,我们天天和它打交道,吃少不了它,用少不了它,可平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珍贵,但是如果没有了它,我们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甚至难以生存下去。现在,很多地区都出现了这种资源短缺的现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想想看,这是哪种自然资源?.3水是宝贵的资源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从地球大环境及水资源总量上看,应是可以循环永续利用的。但是一方面,水资源并不是指世界水体的全部,而仅指能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且,这部分淡水资源中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部分又比重极小;另一方面,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原因(例如气候、河流分布原因),或人为原因(例如使用不合理、污染和浪费),水资源不仅有限,还可能枯竭。因此,希望学生能辩证科学地认识可再生资源的属性,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水球”为什么也会闹“水荒”。教材第75页图3.16和第76页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水资源之所以越来越宝贵的原因。4.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教材中利用文字说明和“活动”课文展示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一为“水资源短缺”,二为“时空分布不均”。课文叙述方面基本依照“提出问题──图文材料补充说明──治理对策──学生活动”的体例,其知识脉络见本文“结构分析”。“活动课文”内容拓展性较强,一类为“温故知新”,例如联系气候、河流知识,解释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二类为材料分析,例如第76页活动2;三类为联系实际,例如第80页活动2和3。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将学生活动与知识讲授割裂开来,应以学生活动为主推进课程,由学生讨论得出我国水资源问题所在,分析其影响,研究最佳治理方案。5.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在本课每个教学内容中都涉及或渗透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思想,之所以在课文中以专题形式提出,是为了强调节约、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途径。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固然可有效地缓解局部地区和局部时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人口的增长,人类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才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这段课文集中而明确地阐明和宣传了节水的重要性,又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实践性很强的学生活动,例如讨论水费涨价的影响,开展“用水调查”,制定家庭节水计划等。这些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学以致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活动中特别针对城市和农村的差别,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项目,可谓考虑周密。如果教师在活动中注意指导,精心安排,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及环保意识,达到良好的“知-情-意-行”的综合教育效果。6、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应用鲜活的实列例进一步说明水资源对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的影响。如南方的大水灾、北方的严重旱灾。7、课堂活动阅读“母亲水窖”这篇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读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2、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是什么?3、全国妇联为什么要实施“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你能为这一伟大工程做些什么?4、你的家乡水资源状况如何?有无浪费资源和污染水资源的现象?如果碰到这种现象,你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