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主备人备课时间第7课时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3.3.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四)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系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解决有关问题过程方法通过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综合运用的过程中体验到所学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判定1:。判定:2:。判定3:。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高、角平分线、周长比等于;【学习目标】系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解决有关问题【自学自测】思考:如何找对应边和对应角?性质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例1如图,在ΔABC中,AB=AC,∠A=36°,BD是角平分线.求证:(1)ΔABC∽ΔBCD;(2)例2、如图,在中,AB=8,BC=16,Q点从点A开始沿AB方向以4m/s的速度移动,P点从点B开始沿BC方向以2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几秒与相似?能力提升:如图,中,AD的垂直平分线FE交BC的延长线于E,且AD平分∠BAC.求证:E【当堂达标】必做题:1、若△ABC∽△A′B′C′,且,△ABC的周长为12cm,则△A′B′C′的周长为;若△ABC的面积为18cm2,则△A′B′C′的面积为cm2。2、如图,在Rt△ABC中,AD⊥BC与D,DE⊥AB与E,若AD=3,DE=2,则AC=()A、B、C、D、3、已知∠A=∠D,AD、BC交于点O。(1)、试说明△AOB∽△DOC。(2)、若AO=2,DO=3,CD=5,求AB的长。选做题:在中,AB=BC=20㎝,AC=30㎝,P点从点A出发沿AB以4m/s的速度向B点移动,同时Q点从点C出发沿CA以3m/s的速度向点A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1)当为何值时,PQ∥BC?(2)当时,求的值;(3)能否与相似?若能,求出AP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教学反思QP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