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使用显微镜(课时:1)一、教学目标立足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关于“说出显微镜的基本作用和构造、正确使用显微镜、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的要求,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本人制定的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仔细观察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能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实验探究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放大的倒像),知道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放大倍数与视野明暗及细胞数目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及“小先生”地引导进行实验探究,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在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逐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逐步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能力、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以及初步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逐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二、实验内容1、实验名称:学习使用显微镜2、实验器材:显微镜(图片见附一)、擦镜纸、纱布、玻片标本。3、实验材料的准备:准备显微镜(12台),并逐个检查;两种标本(写有“A”和“B”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各12片),写有数字“7”的不透明纸(12片);培养皿(12个,将其中放入所要观察的标本及写有数字“7”的不透明纸各一份);擦镜纸,纱布等。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以上所用实验材料;课件;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2、学生准备:将学生分成四人每组,对号入座,并实行组长负责制。四、实验设计思路:立足《课标》对本课时“说出显微镜的基本作用和构造、正确使用显微镜、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的要求,我设计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初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以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学观点为指导,以分组实验为主要的课堂活动形式并融合比较归纳等多种科学方法。通过问题引领、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策略,力求“让学生学会思维”(美杜威),努力打造互动高效的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以分组实验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小先生”的帮助,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有效性;通过提问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有一个思考的空间,增强对实验探究的理解,从而促进目标的达成。五、实验教学过程及说明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你们实验桌的培养皿中有几种玻片标本,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呢?夸奖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好!鼓励学生观察仔细,分别介绍玻片标本,也借机再问:“你看到细胞的结构了吗?想看到吗?”一生答:看到字母“A”“B”。一生答:看到了“蓝点”和“红点”。此时有同学提出疑问了,这“蓝点”和“红点”到底是什么呢?有的同学窃喜道:“上面都写的有,分别是动植物细胞。”在疑问和期待中进入课题过渡细胞的结构很小,我们用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一种重要的仪器——显微镜。课件展示显微镜。生观察课件中的显微镜。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功能一、指导“取镜和安放”操作课件展示取镜和安放操作方法。(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注意显微镜的放置位置,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有的学生可能放错位置。)根据以往的经验,有不少同学把显微镜的前后位置有放错的。指导学生结合实物看书第10-11页,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作用。生积极行动,小组合作。培养生自主阅读,寻找信息的能力。组织“比一师点击课件中各部分结构。看巩固知识的同时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