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选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句。2.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词、句。难点:联系实际品读选文,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导读法讨论法一、导入:198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写道:“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与智慧对人类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二、朗读课文,复习文言字、词、句的知识(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通过下面的练习温习上节课讲的内容(生看屏幕答)PPT:通假字:1.知之为知之……是知也2.无欲速,无见小利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词类活用: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2.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特殊句式: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4.其何以行之哉?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二)齐读四、小组学习: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哪些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求知学习、治国从政、为人处世1、2则求知3、4、5则孔子教导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过错6、7、11、12则做事做人8、9、10则治国从政三、小组合作:从求知学习、治国从政、为人处世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赏析赏析步骤:1.译句子(要大声朗读原文)2.明观点3.谈启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译句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2明观点:这则语录讲的是人们对学习所应持的态度,当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聪明的人敢于正视自己的无知。3.谈启示:有的人爱慕虚荣,不懂装懂,这样会害了自己和别人。马谡就是不懂装懂的例子。诸葛亮命令马谡战略要地街亭,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结果吃了败仗,被处斩。聪明的人应正视自己的无知,并努力解决问题以减少自己的无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应实事求是,而不能胡乱猜测,妄下结论。前不久央视的《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一个简单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丁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3、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翻译: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观点:知错能改启示: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结合廉颇蔺相如列传知错就改个人才会有进步,才会顾全大局,于人于己都有好处。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译:“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观点:与人相处方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启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应当理解为“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省略了一个“责”字。孔子的意思是说,自己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重,那些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己却很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翻译:“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