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生说教材《尊生》是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中《〈庄子〉选读》中的一篇,旨在阐明庄子尊重珍惜生命的一种思想。文章共前后两段选文,选文1通过尧舜让天下和大王亶父迁都的寓言故事,表达出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思想;而后一则选文通过匠人和栎树的故事表现了一种不把生命沦落为工具的思想,这是对第一则选文的补充和深化,生命只有摆脱了工具性,才能更好的延续,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维护。说课标1.借助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2.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3.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说学情高二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文言阅读能力,能够结合课下注释、课后链接,利用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必修教材中学习了《逍遥游》,学生对庄子的思想和语言风格有所了解。但因文本的难度大,诸子思想比较难懂,走进文本进行品读和文化探究还有难度。教学目标1.积累实词“害”、“易”、“逍遥”的意思,虚词“也”的效果。2.理解尊生的思想。(重点)3.思辨儒道尊生和儒家“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异同。(难点)说教法学法:教法作为经典名篇,本文拟从“文言”(字词句知识)“文章”(文章脉络)“文化”(“尊生”思想)三个角度入手,使用讲授法、启发法、点评法展开教学。其中,重点运用结构式教学法,对课文进行剖析、综合,领会它的思想情感。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选修课程的特点,本课的学法主要是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此外,根据课堂生成,语文课的一些常规学习方法,比如以写促读法,经典诵读法等也会用到。说教学过程导入:庄子说“道”,生动鲜活,充满情感,有声有色。本课一部分选自“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设计意图:从庄子的说理风格入手,直接如题解文。)一、初步感知课文1.检查预习,读选文中亶父的段落。(设计意图:课前交给学生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是否能够通顺地朗读课文就是用来观察学生对文章的初步感知情况。)2.请生复述故事,给三段选文各拟一个标题。明确:“尧舜让天下”“亶父迁岐山”“栎树求无用”(设计意图:通过复述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下一步的品悟做准备。加标题则是锻炼学生用精炼的概括事件的能力。)品语言,悟尊生1.尊重自己的生命——“尧舜让天下”(1)找出关键句(议论抒情句)品读。“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吾何以天下为哉!”品词:害、易词义。预设:害,是伤害生命,也就是生命为之所累。易,是交换,也就是让生命失去该有的价值,失去自由。a.品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翻译:太阳升起时就下地干活儿,太阳下山了就返家安息,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而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够领受。b.比较:吾何以天下为哉!(原句)吾不以天下矣。(改句)预设:原句:我又哪里用得着去统治天下呢!何:疑问代词,为什么。以:介词,用。为:动词,做。哉:加重该句语气。改成陈述句则语气弱了很多。(设计意图:品词的环节通过意义的揣摩,明白庄子不以“天下”为重,而以“生命、自由”的思想。改写陈述句的环节让学生明白庄子一再用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不重天下,重生命的态度。)(2)师生讨论:庄子对待天下和个人生命和自由的态度?预设:生命在与天下的对比中凸显出其价值,如果为了生命之外的东西伤害到自己的生命违背天性,就太可悲了,而对生命来说最重要的是逍遥(自由)。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设计意图:前一个环节品词和语句是局部的赏析,这个环节是想让学生带着局部的理解再回到原文中去,带着疑问在整体中理解庄子的观点,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形成自己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3)学生模拟寓言中三人口吻,读出情感。(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朗读,进一步巩固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观察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程度。)2.尊重他人的生命——“亶父迁岐山”(1)划出观点句品读:夫大王亶父,可望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翻译:大王亶父,可以说是最能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