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特殊三角形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名师教案1浙教版教学目标1.经历利用轴对称变换推导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加深对轴对称变换的认识.2.掌握轴对称变换的下列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3.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和作图.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教学难点例2尺规作图的思路分析教学设计(一)复习引课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复习.2.引入语:这块三角板就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用它,我们就可以检查黑板的上沿是否水平.方法是:(教师实物演示).完毕,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活中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性质探索1.合作学习:学生拿出上节课画有等腰三角形的透明纸.四个人为一组,合作完成学案第一.2.性质的得出1).小组代表口述本小组的发现,其他小组补充,并总结出性质1.板书课: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板书:∵AB=AC,∴∠B=∠C(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2).引导学生得出“已知AB=AC,∠BAD=∠CAD,结论AD⊥BC,BD=CD.”教师板书:∵AB=AC,∠BAD=∠CAD,∴AD⊥BC,BD=CD.设问:如果已知AB=AC,AD⊥BC.那么有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得出BD=CD,∠BAD=∠CAD.板书:∵AB=AC,AD⊥BC,∴∠BAD=∠CAD,BD=CD.设问:如果已知AB=AC,BD=CD.那么有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得出:“AD⊥BC,∠BAD=∠CAD.”教师板书:∵AB=AC,BD=CD,∴AD⊥BC,∠BAD=∠CAD.以上三个结论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联系?你能把以上三个结论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试一试.屏幕显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板书: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三)性质的应用1.现在,谁能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解释刚才老师的演示呢?(屏幕显示示意图,学生解释)2.例1:已知:在△ABC中,AB=AC,∠A=80°,求∠B和∠C的度数.分析:由AB=AC,可得∠B和∠C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出它们的度数?板书解过程.变式练习1: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A和∠C的度数.变式练习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求另两个角的度数.3.练习:学案第三.一多解,实物投影展示,教师点评.4.例2:已知线段a,h,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BC=a,BC边上的高为h.分析:假设图形已经作出,(如示意图)△ABC的哪些量已知?先作BC=a.还需要再作什么?(点A).点A应在什么位置?(已知BC边上的高的长度为h,你能作出BC边上的高吗?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中线有什么关系?)学生口述作图过程.教师板演,演示作法.(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五)作业布置1.作业本、课本作业A组.(B组选做)2.课外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以小组为单位,对此进行研究,写成研究报告,于下周一上交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