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越中览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自读法、研讨法、引导法情感与价值观盛衰无常,把握当下重点把握意象,学习对比手法。难点把握意象,学习对比手法。教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学设计一课前反馈(3分钟)二、导语设计(2分钟)“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当李白南游吴越想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他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越中览古》。二、背景介绍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之后所写,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果然把吴国消灭。本诗写的就是这件事。全诗的基调是咏叹兼嘲讽。三、诵读提示1、首句叙述历史事件,“破吴”要重读。2、二、三两句属于“承”须连读,中间停顿应短一些。3、最后一句写诗人眼前的景象,在章法上是“转”。“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4、这首诗没有“合”,也可以说是把“合”留给了读者,。因此,读完这句后应当继续沉浸在诗的境界里一小会儿,再作结束表示。四、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五、鉴赏要点(今昔对比的描写)1、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他感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侯着他。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2、可是这样的镜头现在都没有了,“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流露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3、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对比写作手法。六、比较《越中览古》与李白的另一首怀古诗《苏台怀古》,按要求做题(P19)。1、这两首诗是李白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什么题材的诗?2、试说说《越中览古》一诗中“尽锦衣”“满春殿”两短语的表达作用。3、试分析这两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4、说说这两首诗在构思上的相同点答案提示:1、是李白南游吴越时写的,看到越中古迹,联想到古今变化.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都是七言绝句。2、“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满春殿”描摹了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但却十分形象地刻画出越王当时得意淫逸的心理状态。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3、《越中览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但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苏台怀古》一开始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小结反思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4、《越中览古》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做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