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记事类散文教学目标1、了解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常见题型2、掌握写人记事类散文的题型思路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常见题型难点:掌握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做题思路教学参考网络、高考题、教材授课方法诵读式、讨论式、点拨式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自主学习:(一)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1.常见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态,总结感悟。2.考点阐述:要想把握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文章的结构入手,从归纳各段段意入手。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段与段以及内句群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手段。一般从两点考察(1)分析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2)分析文中某些重要句子或段落在结构的上的作用。例如13年江苏卷《何容何许人也》第1问、07江苏卷《麦天》第3问:及15年江苏卷《比邻而居》第3问3.知识点回顾(1)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感情、事物、人物、思绪、景物、行程(散文的标题常常是文章线索)(2)线索的作用:①贯穿全文,文章更严谨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多次出现,层层递进④逐层深入,把……的情感推向高潮。(3)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①首句: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二)人物形象题(题型及注意事项)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1)筛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内容依据,要根据人物自身言行来分析。(2)筛选分析文中对人物某方面性格特征的评价,这些评价常带倾向性的议论。(3)分析文中用比喻、抒情等手法描写人物形象的重要语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4)分析文中人物称谓,确定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5)结合文章的主题,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中人物在事件过程中的表现。2.领悟通过人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人物形象特征分析。4.分析人物形象的不同作用:内容上的作用:(1)对内容的充实作用;(2)对主旨的衬托、深化、升华作用;(3)寄托作者思想情感形式上的作用:(1)开头结尾的谋划;(2)详略主次的安排;(3)行文线索的贯穿;(4)过渡照应的勾连;(5)伏笔悬念的设置等。主次要人物的不同作用:(1)主要人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②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③段尾句:作用大致归纳为: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启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4)段落在文中的作用:①首段的作用:a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b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c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d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e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②末段的作用:a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b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c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③中间段的作用:a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b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如:c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尤其注意通过结合重要语句分析作者情感的题型,要透过语句的丰富内涵揣测作者的情感倾向。3.分析表现人物特征的手法技巧:衬托:(1)侧面衬托:用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