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2)说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种子饱满、结构完整、活的、度过休眠期。2.能力目标:(1)根据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已有的知识作出合理的假设。(2)学会用对照实验来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通过发豆芽视频以及了解种子萌发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学生可以体会到知识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3)通过学生观看种子的力量视频以及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4)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在实验中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探索科学的乐趣。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实验是本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前面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对照实验的训练。并且通过探究活动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学生能够描述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2.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上课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已具有一定的自主科学探究的能力。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又有着形象思维较强而逻辑思维较差的特点,学习中容易主观臆断,严谨性不强。所以本节课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探究方案以及实施方案,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操作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的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1)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2)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2.难点:设置对照实验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3.重难点的突破:前面的课程学生探究了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已经掌握对照实验的概念。在学生探究之前,教师以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为例,引导学生设计出对照实验,这样学生自己就较容易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节课中学生只能制定和实施探究实验的计划,而不能得出结论。因此,根据学生所做的实验以及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预测实验的结果,以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种子萌发所必须的环境条件。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以种子的力量视频导入。观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对学生进行爱花护草的情感教育。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一)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看过种子发芽吗?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发豆芽”的视频。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呢?回答。观看。根据“发豆芽”视频作出回答。利用视频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形象,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的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会学以致用。以“发豆芽”视频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知道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作出假设1.知识回顾教师出示实物(干瘪的种子)、图片(被虫咬坏的种子、煮熟的种子、休眠的种子)引导学生说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提问:“是不是种子满足了自身条件就能萌发了呢?”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看一下知识准备的第二点。农民一般选择哪个季节进行播种?播种时为什么要疏松土壤?为什么要在地里浇一些水?那我们能不能通过实验证明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必须条件?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有哪些?什么是对照实验?什么是变量?根据教师的引导说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回答。根据常识回答。以实物以及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环境条件中来。让学生知道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为后面探究性实验做铺垫。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为下面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做铺垫。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制定计划学习内容大家能不能用对照实验来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呢?比如我们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如何用对照实验来设计?教师做演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