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学校名称课例名称学段学科章节第三章第一节年级高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理解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能正确写出钠与水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掌握铁与水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其实验装置设计。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媒体视频,电子白板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锻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模式捕捉信息的能力,掌握严谨求实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通过钠与水的反应,迁移钾,铁等金属与水的反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进行实验时一丝不苟的实验精神,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信息化技术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锻炼学生大胆假设能力,进而探究知识的求索精神。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分析,铁与水的实验探究。二、教学难点:钠与盐反应的情况,实验装置的设计。学情分析一、学生们在初中的学习中掌握了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了解钠位于金属的活动顺序的位置。二、通过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效迁移,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以及判断出反应物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三、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大,钠与金属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课堂任务高效实施;学生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学习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规则和技能,为实验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四、学生存在着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全面、不能用化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化学现象以及知识迁移有难度等问题。教学方法一、信息技术讲授法:教师通过多媒体,电子白板,网络视频展示内容以及提出问题,再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有利于知识的接受。二、演示—观察法:多媒体视频以及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储存,调动课堂氛围。三、谈论—讨论法: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能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一、导入环节(利用网络信息视频播放西瓜爆炸视频)二、新授课(多媒体,电子白板,投影仪的应用,讨论法以及演示实验)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学生补充,老师点评)四、布置作业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同学们见过西瓜爆炸的视频吗?学生:没有!(调动学生兴趣)多媒体播放西瓜爆炸视频老师:实验者将200克金属钠放到了西瓜中,结果出现了爆炸的画面。那么金属钠与西瓜中的什么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了呢?学生:好多同学会说出水跟西瓜反应。老师:那么和水反应的结论对不对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设计意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启发了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的能力。二、新授课老师: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们就带着自己的猜想来进行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实验前安排注意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观察并记录好实验现象(从金属钠和溶液两方面进行观察)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迅速进入实验角色。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步骤:在100mL烧杯中加入40mL水,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用小刀切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镊子将金属钠轻放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6--8人一组进行分工进行实验记录问题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老师:【提问】通过实验,同学们的猜想得到论证了吗?钠与水可不可以发生反应啊?学生:异口同声设计意图:经历猜想-实验-得出结论这个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学习模式多媒体展示问题,继续追问,反应有什么现象?猜想产物?讨论:给大家3min的整合和讨论时间,大家整理一下自己记录的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完善,并且对老师实验时提到的两个问题进行解答学生:相互进行讨论完善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实验情况两组同学中各抽一个同学进行回答回顾导入时的钠与西瓜爆炸用同学们的回答进行解释学生:实验现象:浮在水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撕响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化学用语进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