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短篇小说欣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杜十娘、李甲、孙富等几个人物形象;2、理解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加以刻画的方法;3、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教学难点:在描写中表现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导读法。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听《杜十娘》插曲,引入教学:杜十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二、介绍作家作品: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墨憨子,龙子犹,长洲人(今江苏吴县)。他少有才气,曾游戏烟花里,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物。他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但科举不得志,五十七岁才补了一名贡生。冯梦龙是爱国志士,在崇须年间任寿宁县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原因;清兵入关时,进行抗清宣传,最后忧愤而死。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在小说方面,他除编选“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鉴定了《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等。民歌方面,刊行了民间歌曲《桂枝儿》《山歌》等。此外他还改编了《精忠旗》《酒家佣》等戏曲,创作了《双雄记》和《万事足》两部剧本。作品简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作者,冯梦龙,号“墨憨斋主人”,江苏苏州人,明末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另外,他还增补过罗贯中的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过《列国志》。他的“三言”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诫、唤醒世人,有明确的社会功能。主要内容:描写妇女追求幸福爱情揭露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赞颂友谊,谴责背信弃义的行为作者同情弱者:孤儿寡妇、妇女、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对于压迫者的凶残、贪鄙、狡猾,表示了极大的愤恨。“三言”中优秀的作品,真实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有很多篇的主题,是对爱情和友谊的歌颂,表现了人民的愿望和美好的情操。但是书中也夹杂一些迷信、宿命论以及义仆报主之类的思想,这是阅读时应该加以分析批判的。三、预习检测:1.对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在庠(yang)薄赆(jin)谄笑(chan)B.莲萼(e)名姝(shu)宝珥(er)C.钟馗(kui)贾竖子(gu)隐讳(hui)D.贫窭(ju)亵渎(xie)教坊(fang)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纳栗入监权作浮居屏去左右素性方严B.教坊落籍山水之废观者如堵惑于浮议C.凑聚将来剪江而渡鸾呜凤奏萍水相逢D.仓猝难范说得入港疏不间亲命之不辰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因在京坐监(坐监牢)可怜一片无瑕玉(玉上的斑点)B.初时李公子撒漫用钱(任意挥霍)郎君游资虽罄(旅费)C.连下处也没有了(寓所)落得一场亵渎(污辱)D.那烟花也算定你没处告债(乞求借贷)倘得玉成,决不有负(好意成全)4.对原文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A杜十娘虽为名妓,但不甘作王孙公子们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B李甲是一个忠于爱情,庸懦自私的纨绔子弟。C作者将杜十娘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运用细节、言行等描写,并与李甲对比,使塑造的形象个性鲜明。D作品除了反映杜十娘对真正爱情和人性尊严的渴望外,也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中金钱和门第观念的丑恶。四、分析情节:1.开端:开头至“若翻悔时,做猪做狗。”写鸨母无义逼李甲,十娘有心欲从良。2.发展:“是夜,十娘与公子议及终身之事”至“各各垂泪而别。”写柳遇春仗义助好友,杜十娘真情随官人。3.发展:“再说李公子同杜十娘行至潞河”至“孙富教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写孙富歹意破姻缘,李甲薄情卖佳人。4.高潮:“却说杜十娘在舟中”至“一旦葬于江鱼之腹。”写痴情女怒沉百宝箱,薄情郎愧失心上人。5.结局:最后一段。写李甲追悔成狂疾,孙富担惊为怯鬼。五、情节设疑,学生思考后口头作答:1、为什么杜十娘要积攒百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