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现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2、理解思想内容,领会“苦难的琴音”的意义。3、体会诗歌对生活的概括力和暗示性的艺术手法。4、品味富有弹性与张力的诗歌语言。教学方式:5、自读品味法6、导读提升法7、讨论交流法8、读写结合法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阅读短文《诗的鉴赏》,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一、诗歌鉴赏的三个阶段1、语言的初步感知2、意象的显现3、深层意蕴的探求二、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1、步骤过程: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效果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2、表达模式参考:⑴本诗描写(或叙述)……的景色(或人物、事情),表达了……的感情(或哲理)。⑵本诗从……等几个方面塑造了……的形象,突出了他(她)的……性格特征(或情感),表达了……,寄托了……三、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1、修辞手法⑴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拟人、拟物、排比、夸张、对比、类比、反复、呼告、通感等。⑵掌握修辞的一般表达作用。⑶结合诗歌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修辞的具体作用。2、表现手法:象征、白描、映衬象征:群体象征、个体象征(风格)3、抒情方式:⑴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⑵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以情驭景)借物抒情(象征、托物言志)借事抒情(白描、叙事抒情)4、语言品味:要品出诗歌和谐优美的语言滋味,也要品出不和谐的语言特色。和谐与不和谐是相对的,尤其是不和谐,即异常,往往是要适度的。和谐:所采用的语言(含意象)与所要表达的感情水乳交融,和谐一致。5、结构技巧:总-分-总的一般模式。先写景,后抒情的一般模式。虚实相生动静、曲直、开合、张弛对照(正反)抑扬藏露6、表达要求:⑴一定要有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即上面所说的具体的表达手段)⑵采用总分(总)的条理。⑶分点表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安排:学习运用诗歌鉴赏的有关知识,自主品味,讨论表达。一、鉴赏要点提示:1、精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鉴赏提示:1、找出反复咏叹的主旋律,体会作用。2、拟人写法的作用。3、散文化的语言。4、可触可感的意象。注意:本诗写于1937年12月。2、略读《老马》本诗写于1932年4月。鉴赏提示:1、诗中“老马”的象征意义。2、主要的艺术手法(虚实结合、反语,写实、白描)3、理解“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的意味。3、略读《憎恨》本诗写于1941年。鉴赏提示:1、诗人憎恨什么?2、诗的末句“不是要写诗,要写一部革命史啊”有何含义?3、意象的选择上有何特色?4、略读《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鉴赏提示:1、诗歌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开头有何用意?2、诗歌中化用了古诗,有什么作用?3、诗歌中幻觉意象有哪些?它们的组合有何意义?5、略读《雪白的墙》鉴赏提示:1、诗中出现了三次“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2、“雪白的墙”“肮脏的墙”分别象征什么?3、本诗的意象和语言有何特色?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安排:一、鉴赏表达示例盼望艾青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注:艾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从内容上看,本诗表达了诗人对重新获得创作的自由的喜悦之情,进而表达了对全国人民从新获得发展的机遇,一切从新出发,必将到达理想的彼岸的热切盼望。一个诗人的创作生涯被硬生生耽搁了20年,所以一旦他摆脱了搁浅的境遇,无论是出发还是到达,都是一种人生终于又运动起来的显示,所以,无论是出发还是到达都令人兴奋、有所期待和憧憬。人生有限,二十年的搁浅毕竟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而安闲地接受下来的,由艾青再放大到整个社会,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个全社会处于“搁浅”的年代,多少人的青春才华由于搁浅而消散,这种人生被浪费、搁浅而无可挽回的悲痛,除了悲哀与认命,更多的则集聚成了对“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