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一节镁和铝从容说课本节教材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镁和铝的性质。教材采用对比的方法,以列表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学习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其中镁和铝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重点。教材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引入,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介绍镁和铝的还原性。第二部分是铝的重要化合物,分别介绍了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一种重要的盐。其中氢氧化铝的两性是重点,在介绍这一部分内容时,运用前一章所学电离平衡的知识.分析、讨论氢氧化铅的两性以及硫酸铝钾的水解。第三部分是合金的知识。在初中.学生曾学过铁合金,本节只简单介绍合金的一些常见的性质.并以列表的形式简介几种常见的合金。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学习较多的知识.便于记忆和理解.同时又可以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复习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特点,使学生回忆在周期表里这些金属元素主要位于每个周期的前部和中部.各周期的副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是:最外层的电子数一般比较少,是l~3个,这个特征的具体表现就是金属原子易于失去电子而变成阳离子。关于金属的物理性质.通过展示实物、阅读教材,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等共性.并结合这些性质介绍它们的用途。关于镁和铝的化学性质的教学结合演示实验进行讲解。讲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时,要突出它们的两性。学生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已有一些认识,而且已学过元素周期律,因此,采用理论推测或实验探究、验证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做制备的Al2O3与酸或碱的反应的实验.探究Al2O3是否有两性。把[实验4—5]和[实验4—6]结合起来由学生探究Al(OH)3的生成及分别与酸或碱反应。学生探究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制取Al(OH)3最好用氨水;Al(OH)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对于Al(OH)3具有两性的原因.教学时可写出Al(OH)3的两种电离方式.引导学生用电离理论和化学平衡理论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明确由于条件不同.Al(OH)3可以以酸或碱的形式电离.因此它既可以与碱反应.又可以与酸反应.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合金的知识属于常识性介绍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己阅读,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讨论合金的广泛用途。●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金属的通性。2.使学生了解铝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3.使学生掌握镁和铝的化学性质。4.使学生了解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5.使学生初步了解合金。●教学重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用心爱心专心1●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对比法、实验探究法。●教具准备1.铝箔、氧气、粗铁丝、火柴、NaOH溶液、CO2、镁带、KClO3、氧化铁、铝粉、滤纸、蒸发皿、砂纸、带铁圈的铁架台、0.5mol·L-1Al2(SO4)3、溶液、氨水、2mol·L-1盐酸、氧化铝、沙子、明矾、石蕊试液。2.投影仪、胶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打开元素周期表,我们不难知道,在人类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有4/5是金属元素。金属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在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中,金属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金属,因此,我们了解金属的重要性质是很有必要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种重要的金属。[师]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师]展示几种金属样品,引导学生观察样品,阅读教材P79~P80总结金属的物理通性。[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金属的物理通性1.常温时,除汞为液体外,其他金属都是固体;2.都有金属光泽。(粉末状一般呈暗灰色或黑色);3.大多数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导电性顺序:Au>Ag>Cu>Al);4.大多数金属具有展性和延性。延性最好的是铂,展性最好的是Au。5.硬度、熔点、密度差别较大(ρ>4.5g·cm-3为金属,ρ<4.5g·cm-3为轻金属)[过渡]我们这节课主要通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