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常识·速览]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元戏曲作家。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自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所作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现存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代表作品可分为三类:悲剧《窦娥冤》等、喜剧《救风尘》等、历史剧《单刀会》等。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代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进行残酷的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和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元杂剧的体制元杂剧是在金代剧本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的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既有自身的特点,又遵循严格的体制,形式上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1)结构戏剧结构的基本形式是“四折一楔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的开头或两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的作用。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2)曲调在音乐上,杂剧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宫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子分许多宫调。曲牌,是曲调的名称。如课文中的“正宫·端正好”,“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是曲牌名。(3)角色在角色分工上,杂剧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在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4)剧本构成杂剧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组成。曲词是有严格韵律的新诗体。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有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科介”即“科范”,规定主要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等。[整体·感知]《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文脉·梳理]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概括剧本的内容1.在楔子中,窦天章的出场诗包含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一折中【青哥儿】一段唱词有几层?其中心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折中【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这三支曲子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赏析形象与技巧4.窦娥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对这一形象的塑造具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她每一桩誓愿的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