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流域的综合开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第二节,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必修三贯穿始终的主体和目标,流域的全面治理与开发,是区域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节以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为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流域开发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不仅对我国大江大河的治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2、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了解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解读课标:因为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不同,因此,课标要求的重点并不是某流域开发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而在于研究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3、选题分析根据课标要求在选择案例时,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长江黄河流域还是学生陌生的田纳西河流域?经过对几个流域的对比分析,我仍然选择教材提供的田纳西河流域,因为田纳西河的治理开发,不仅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而且一直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我相信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一般方法和思路;还能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学会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忧患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5、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难点:通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案例,初步掌握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6、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河流的基础知识,高一高二学生对区域地理条件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流域开发比较陌生,在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方面存在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补充感性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流域开发的方法和思路。二、教法学法教法:新课程理念要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主张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学习。因而结合本课内容,我遵照启发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选择了案例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学法:根据学生情况,贯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学习主人的原则,我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既达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又提高学生的能力。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观看视频《1933年黄河大水》(40秒)12展示图片:跳进黄河洗不清地上悬河落后的黄河流域等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却问题重重,如何把黄河的事情办中国古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顺利导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田纳西河流域成功经验的积极性、主动性。2、分析案例探究新课探究活动1:读图结合课文描述并评价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在充分读图基础上填表归纳。设计意图:对于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读图基本能独立答出,所以不必多讲,充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自学能力。对自然条件的评价对学生要求较高,通过设置表格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为加深学生对自然条件的认识,教师在点评过程中,进一步提出问题:师生互动:1、夏季是作物生长需水量大,田纳西河流域的降水夏秋较少,如何解决这一矛盾?2、田纳西河上中游落差大,水量不稳定,对航运不利,怎样改善田纳西河的航运条件?通过师生互动,为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作好铺垫。通过第一个探究活动,学生了解了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那么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如何呢?进入第二个探究活动: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探究活动2: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展示材料:不同时期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状况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回答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最终导致了哪些环境问题及原因?人口激增、掠夺式开发、土地退化、植被破坏、洪水、环境污染、贫困落后设计意图:可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