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配置资源》教学设计【教学依据】1、教学内容分析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前三个单元分别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角度,阐述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四单元探讨了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经济生活基本背景。本框题主要分析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市场调节的不足,与下一框题有着内在的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十课的重要内容。2、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平时对这一框题的内容有所接触,但知之不深,因此会感兴趣,会产生一种深入求知的欲望,通过对前几课知识的学习,又为本框题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从能力方面看,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开始留意的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看,高一学生开始思考一些为人处事的问题。因此,可结合本课内容,教育学生树立学法、懂法、守法观念、培养学生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习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等,结合经济生中的实际事例,能够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做到准确理解市场调节功能。(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事例对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能力,以及文字、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树立起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的观念,树立学法、懂法、守法观念、培养学生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习惯。[教学方式]本框题分析的是资源配置方式,是有关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与规律,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验,但缺乏理性认识,不能上升到理认的高度去看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我采用典型事例进行直观教学,运用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并辅之现代教学手段,如图片、投影等,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教法的实施,体现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创造一个活跃的竞争气氛,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认真地思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另外,在讲授本框重难点时。需涉及第一课知识,由此可引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原理对市场如何配置资源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构思]一、教学重点1、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2、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二、教学难点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三、教学策略1.教学时间:1课时12.教法和学法:用典型事例进行直观教学,同时运用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进行教学。3.教学媒体: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说明了这一点,那么,市场经济是什么?市场配置资源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的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二)讲授新课1.市场调节(多媒体显示:教材P92图)(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归纳)(归纳)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了尽最大可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人类社会必须对有限资源的利用作出合理的安排。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基本手段,两者各有所长。当然,还有如习俗,组织等方式也可以起资源配置作用。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过渡)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呢?(多媒体显示:P93“购销两旺的汽车市场”)提示:1.为什么大量企业涉足汽车产业?2.大量企业进入汽车产业后会出现什么情况?3.他们是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4.最终会导致什么结果?(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归纳)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需求量大增,产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