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一、基本要求:1、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价与反思、合作与交流。2、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3、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说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4、会测量一些物质的密度。5、会应用物质的密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内容: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难点内容: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二、主要内容讲解:1、密度概念的引入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就是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鉴别物质。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气味鉴别它是水还是酒精,可以根据它们的颜色及锈迹,鉴定是铜还是铁。如果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我们要怎样判断它们是什么物质呢?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实验:A、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B、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密度。2、密度的概念: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现在我们只知道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实验来研究。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则的小木块和小铁块,然后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计算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下表:我们对上面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体积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不同。铁块a的体积是铁块b的两倍,铁块a的质量就是铁块b的两倍;铁块c的体积是铁块b的4倍,铁块c的质量就是b的4倍.木块a的体积是木块b的两倍,木块a的质量就是木块b的两倍;木块c的体积是木块b的四倍,木块c的质量就是木块b的四倍。但是对铁块来说,每一个铁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对木块来说,每一个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是个定值。只是这两个比值不相等而已。对于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即它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对不同物质,这个比值不同;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定义密度。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来表示.密度的公式: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公式的意义包含有:(1)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体积较小,如: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铜块体积小于铁块体积。即当质量相等时,体积跟密度成反比。(2)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质量较大。如:同一个瓶装满水和装满油相比较,装满水的质量大。即当体积相同时,质量跟密度成正比。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kg,体积的单位是m3,密度的单位就是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在一般物理实验中,由于所用物质不多,因此质量的单位常用克,体积的单位常用厘米3,密度的单位就是g/cm3。1g/cm3=1kg/1000÷1m3/106=103kg/m3,记住:1g/cm3=103kg/m3密度的实用单位除g/cm3外还可用kg/dm3和t/m3,有时使用这些单位能使计算简化。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它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大小。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