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漫步在无人区1978年3月,美国《费城问讯报》记者理查德·克雷默步行穿越中东无人区,目击战后死一样的寂静,他的报道获得当年普利策奖——全球记者最高荣誉。那一年,克雷默27岁。报道细腻、生动,而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年轻战地记者的勇气和关爱之心。“这类战争,就像越南战争一样,没有前线,也无所谓防御或进攻。它把记者个人的安全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一枚炸弹或者一粒子弹不知从什么地方就会钻了出来,这种情况已成为家常便饭。所有记者都了解这种情况。”这是普利策评选委员会对克雷默报道的一段推介。这种情况至今没有改变,2000年9月巴以流血冲突爆发以来,已经有十多名记者在前线丧生,受伤者更是难以统计。本文就是向我们描述那个危险的地方。1.“一个自来水龙头正在往外淌水,流出来的水在地上形成了小溪,然后一直流到一块曾经是花园的低洼地里。”请品味这句话中“淌”字的妙处。提示:“淌”一般用于大自然中水流的状态,顺其自然,没有人去开关,这个动词用在“一个自来水龙头”上,鲜明地印证了主题——“无人区”。2.“这里,微风擦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也会使你吓一大跳,赶快隐蔽起来,等到你钻到橘林里,仰望天空,察看是否有飞机之后,你立即会觉得自己太蠢,神经过分紧张。”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提示:“微风擦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与“仰望天空,察看是否有飞机”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是频繁的战火,使人神经错乱。这两句把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与“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有异曲同工之妙。3.在“他们随时都在移动,有时也参加战斗,但多数时候是移动,而且越来越往后撤”这句话中能否把“随时”替换成“有时”?为什么?提示:不能替换。“随时”强调“不论何时”,突出人的不由自主。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篱笆(ba)橘子(jú)砧板(zhān)不胫而走(jìnɡ)B.坎坷(kě)喧嚣(xiāo)棘手(jí)阒无一人(qù)C.着重(zháo)巷道(hànɡ)雏菊(chú)呆若木鸡(dāi)D.畸形(jī)逃窜(cuàn)庞培(pánɡ)扺掌而谈(dǐ)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火箭三巨头“集体沉沦”,让所有人都大跌眼睛,阿泰斯特面对媒体,公开批评麦迪防守不力,将更衣室的矛盾抖了出来,但姚明否认了“内讧”的传闻。B.他正告我说:“这笔交易对你我都有利,你我都是一样的人,只是被人驱使、身不由己的过河卒子。何必要两败俱伤,为什么不可以两全齐美呢?”C.记者的出现使他们有些狼狈,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D.确切地说,这里也有声音,而且十分糟杂。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______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这一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2)非政治化是《奥林匹克宪章》所规定的,一些人口口声声______自己是《奥林匹克宪章》的维护者,却明知故犯,把奥运政治化。(3)直到今天,牛奶仍然没有真正走进所有的中国家庭,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牛奶对于强健人们______的重要性。A.阐明标明体质B.阐释标榜体魄C.阐明标榜体魄D.阐释标明体质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D.他们默默不语从我身旁走过。有几名士兵呆若木鸡。1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731”罪证值得全人类反思参观过“731”罪证陈列馆的人都会留下终生的记忆。陈列馆馆长王鹏说,“731”的罪行不仅仅是杀人,它进行30多项实验的目的是用于战争。用于实验的不光有中国人、朝鲜人,还有蒙古人、俄国人,一些从东南亚战场上抓来的美国、欧洲战俘也成了实验品,实验者要研究不同人种的耐受程度,以便将来在战场上有针对性地使用细菌武器。按照“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