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迅速崛起一、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1、发展表现⑴工业化高潮的出现:①时间:19世纪80年代。②行业: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分发展异常迅速。③作用:近代化棉纱厂抢占国内市场,驱逐进口的洋纱,又向国外市场销售。⑵以重工业为代表的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迅速发展:①政策:对垄断资本采取扶植政策,把官营企业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资本家。②作用:使原来从事商业和金融业的大资本家变成工矿业主,并迅速发展成为“财阀”。⑶垄断组织产生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①垄断的特点:依靠政府的扶持和保护,实行自上而下的产业革命和工业化,垄断组织较早地产生②主要垄断组织: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操纵着国家经济命脉。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融合2、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局限及影响⑴局限:①自然资源比较匮乏,岛国面积较小,国内市场十分狭小,还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②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都远不及西方列强。⑵影响:由于不及西方列强,采取军事手段为国内的垄断资本获取市场和原料产地。⑶特征: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二、政治上: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原因:⑴明治政府认为德国和日本相似,决定仿照德国制定宪法,实行专制主义统治。⑵日本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高涨,呼吁制定一部民主宪法,来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2.《大日本帝国宪法》⑴颁布:1889年。⑵内容:①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帅权于一身。②臣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和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和不违背臣民义务的前提下③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贵族院议员任期分别为终身和7年;众议员选举产生任期4年④内阁只对天皇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法官由天皇任免。⑶性质:它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⑷特点:①同西方的资产阶级宪法相比,却又极其保守,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局限性)②天皇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③议会、内阁和法院只是辅佐天皇行使权力的机构,实际上并不能独立地行使自己的权力⑸进步性:宪法承认了人民享有选举权、担任政府官员权,居住、通信、宗教信仰权等权利。三、军事上:踏上军国主义道路1、废除不平等条约⑴条件:国内:①政治:明治维新消除了国内的封建割据,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②经济军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③人民呼声: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日益高涨。国际:①欧美列强对日政策出现多元化趋势。欧美之间矛盾重重;②中日甲午战争取胜,日本利用这一时机采取灵活策略重新谈判。⑵废除:①1909年日本内阁就修改不平等条约召开会议。②1910年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同时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互惠条约,实现了关税自用心爱心专心主和法权上的平等。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任务最终完成。2、对外侵略扩张⑴吞并朝鲜:①在1855年,日本国内就产生了从朝鲜、中国夺取土地的思想。②明治维新后,日本侵略朝鲜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勒索赔款,取得驻军的特权。③1910年,又强迫朝鲜国王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⑵打败清政府:甲午战争取胜,迫使清签订《马关条约》,勒索赔款,并强占台湾在内的大片领土。⑶打败俄国:1904年日俄战争,袭击俄国驻旅顺港的舰队,签订《朴次茅斯和约》。3、日本成为亚洲强国⑴原因:①外交上,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取得了民族独立。②军事上,三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胜利,树立了日本在东亚的强国地位。⑵表现:外交和军事上的成功,表明日本已成为区域霸权国家,成了帝国主义角逐行列中的正式成员,并大踏步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1.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2.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3.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4.影响: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总之,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