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小说阅读——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考纲要求了解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考情研读1.考查情况。考纲虽然是对整个文学类文本的要求,高考具体考查的文本还是小说,2010年考查了散文,从2011年开始,连续6年考查的文本都是小说,2017年三套全国卷有1套考查了小说。整体情况看是侧重小说的考查2.试题样式。2016年以前高考中小说板块试题样式相对稳定,一般为4道题,分值25分,命题形式是一道5选2综合性选择题和三道简答题。但2017年有了变化,一道4选1综合性选择题,侧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两道简答题,侧重对情节、人物和主旨的考查。具体表现在: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的考查。常常在以下考点中选择两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赏析人物语言;⑥理解小说的标题3.设题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本专题根据高考考情和学情,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准备从情节、人物形象、环境、语言、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这六个高考命题点来突破。每一命题点再根据命题情况总结出典题题型,对每种题型从知识储备、解题技巧、规范答题等方面突破,然后形成一套独特的解答小说文本的解题技巧。考纲中已经明确了命题的关注点——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高考对小说的命题角度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来命制的。所以考生需要了解小说的文体特征。一、小说文体特征与命题点的结合(一)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因此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二)高考小说选文特点通过近几年高考所选小说来看,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它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选取的小小说具体特点如下:1.材料以小见大小小说的这一特点是就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而言的,小小说由于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一般只有几百字,至多千余字。在这短小的篇幅里,不可能反映长时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只能反映生活长河中的一点一滴、一朵浪花,只能反映现实生活侧面的某一个闪光点,也就是说小小说所选的题材截取的生活面要小,只有这样才适合小小说体裁表现的需要,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小”。但是,它虽然小,却不是孤立的,它毕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的折射,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角一面来认识大千世界,折射重大问题。小小说篇幅虽小,但它有丰富的意蕴,有一定的生活容量,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并不小。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大”。2.人物形象典型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受篇幅限制,小小说塑造人物时,主要写主要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绪心态等。3.情节有吸引力情节是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小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曲折新奇,常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4.结尾含蓄隽永小小说的结尾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小小说的质量。结尾往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其精髓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作品的深刻主题常在结尾处明朗。因此,阅读小小说一定要关注结尾。5.主题新、深、辣所谓“新”,即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事,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有强烈的时代感。所谓“深”,即作品具有深度,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