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高中地理《河流的开发和治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主题阐明: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状况:教师从个人教学经验出发,从自己的知识体系出发,从有利于教师的教出发,从教案出发,教师在课堂40分钟忽视对学生的关注,忽视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过程,致使“预设目标”和教学任务完成任务了,但课堂效率不高。在《佛山三中2008-2010发展规划》中,学校提出了“提升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主题,阐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课堂效率”,即在40分钟内寻找提升的空间。新课程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学生应该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教应该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所谓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求在课堂上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情为导向。学生的各方面都是有差异的,包括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包括设计教学方案、调整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笔者认为如果把高三复习课上成讨论的课堂,将会大大提升课堂效率。教学目标:1、能够从气候、地形、河流特征和人类活动方面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2、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分析回答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讨论、归纳课时:1课时教学思路:(一)回顾河流的有关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洪涝灾害。(二)以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为例,对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措施进行归纳。(1)归纳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①自然原因:发源地流经地区长度流域面积支流状况水系形状分段情况流向注入海洋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源流概况河流补给利用开发水能水文特征改造整治河道兴修水库保持水土含沙量结冰期水位变化流量落差流速气候影响植被影响地形影响提供淡水发展航运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径流变化河流旅游1a.地形特征(下游地势低平,便于泥沙堆积,水流不畅)b.降水状况(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c.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d.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e.植被状况(植被覆盖率的高低)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2)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弯曲河道截弯取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分洪工程(建分洪泄洪区);加固堤防;开挖入江(入海)水道;退耕还湖。(三)通过对河流题目的解析,使学生灵活掌握洪涝灾害知识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例题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1)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你认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探究其发生的原因?(2)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至少列出三条)。答案要点:(1)画图:沿北侧支流的源头,紧靠黄河下游干流南侧,画出界线,即给2分。(2)地形特征、水系特征、植被状况、降水状况、水文状况、人类活动等。(涉及一个方面给1分,6分)(3)上游修建水库;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分洪工程;加固堤防;开挖入江(入海)水道;退耕还湖等(至少写出3点,每点2分。紧扣题意,言之有理酌情给分)(6分)例题2.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比例尺是1/2000000,请据图回答。2(1)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是。(2)请分别说明甲、乙两处的河流特征。(3)如果甲区河流特征仍在加剧,可能在乙区存在什么问题?请推理原因。(4)假如此河夏季常发生洪涝,请说明甲地发生洪涝的原因,并提出甲地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洪涝灾害。(5)判断图中A区地形。并说明其在防洪方面的作用。答题要点(16分)(1)自西向东(1分)(2)甲: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无支流汇入;乙:位于山谷中,水流急,水量大(2分)(3)水土流失(1分)原因:①过樵、过牧等造成的植被减少;②陡坡垦田;③山区开矿,破坏植被(写出2点可得2分)(4)原因:①图示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