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酚年级高二科目化学主备教师日期课题3-1醇酚课时4课时参与人员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内容和进度:完成3-1醇酚的教学习题讲评第一课时:醇;第二课时:醇习题讲解第三课时:酚第四课时:酚习题讲解2、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典型代表物,认识各类物质的性质;强化结构决定性质;教学重点: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3、资料准备: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步步高》4、新课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1.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学生已经了解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在复习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深入研究乙醇的取代、消去、氧化反应的基本规律,并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化合物。【方案Ⅰ】复习再现,探究、接受、迁移学习复习再现(情景创设):复习乙醇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计算机课件、立体模型展示乙醇的结构,深入认识羟基官能团。探究学习: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点,首先讨论乙醇和水结构的相似点,进而根据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推测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规律。然后开展讨论,对比乙醇、水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现象,书写乙醇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探究乙醇的还原性──乙醇被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的反应,讨论小结实验现象。接受学习:演示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讲解乙醇的消去反应规律;讲解乙醇的取代反应规律;讲解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反应规律。迁移学习:根据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规律,推测甲醇、正丙醇、乙二醇、丙三醇与金属钠反应的产物;根据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可能生成乙烯或乙醚的反应规律,推测2丙醇可能的反应产物;根据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的规律,推测1-丙醇与氢溴酸反应的产物;根据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推测1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产物。小结提高:分析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变化的基团和不变的基团,归纳反应中“官能团转化”的规律。例如,乙醇(CH3—CH2OH)→乙醛(CH3—CHO),变化的是—CH2OH→—CHO,不变的是CH3—,规律小结:醇→醛,即R—CH2OH→R—CHO。【方案Ⅱ】资料呈现,探究学习,交流提高资料呈现(情景创设):教师展示有关乙醇的各种学习资料,如乙醇的样品,乙醇的结构模型,乙醇的燃烧、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的实验录像,乙醇消去反应制乙烯的实验录像,探究实验用的实验仪器、药品(如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铜丝、硫酸铜溶液、NaOH溶液、锥形瓶、试管、酒精灯等)。提示研究问题:观察记录乙醇的物理性质;为什么乙醇能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的产物是什么?如何检验乙醇催化氧化产物?人喝酒后,脸红、发热的原因?(注:这是因为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刺激人体表面毛细血管引起血管扩张)探究学习:学生分组研究有关学习资料,讨论上述提示问题,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有关结论。交流提高:各组同学选派代表交流探究结论,教师进行评价和点拨,并进一步要求学生书写乙醇与钠的反应、消去反应、与氢溴酸的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苯酚的结构和性质【方案Ⅲ】实验探究,对比思考,总结提高情景创设:用计算机课件展示苯酚的分子结构模型。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开展实验探究,了解苯酚的性质。对比思考、讨论提高:(1)苯酚、乙醇均有羟基,为什么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反应?(原因:苯酚中苯环使羟基O—H键极性变大,可以部分解离出氢离子而表现出酸性)(2)苯酚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甲苯不能反应,为什么?(原因:羟基使苯环变得活泼,易在邻、对位发生取代反应)小结:有机物分子中基团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学习迁移:认识其他酚类,如甲酚的三种结构,推测甲酚可能的性质。交流提高:了解酚类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药皂中加入苯酚消毒,医院消毒用来苏水的主要成分是甲酚肥皂溶液等)。二、活动建议【实验3-1】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液加热会出现炭化现象,因此反应生成的乙烯中含有CO2、SO2等杂质气体。SO2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因此要先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NaOH溶液洗气,以除去CO2和SO2。为降低炭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