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概率主线分析统计与概率内容与要求:统计与概率重点问题分析统计与概率主线分析统计与概率主线分析统计与概率内容与要求一、内容与要求(一)抽样与数据分析(二)事件的概率二、典型案例统计与概率重点问题分析一、第三学段概率统计的定位(一)概率的定位(二)事件的概率二、统计概率的本质(一)统计(二)概率三、统计概率教学中的困惑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问题统计与概率主线分析一、统计二、概率抽样与数据分析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2.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参见例68)。3.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4.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参见例69)。5.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参见例70)。6.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参见例71)。7.体会样本与总体关系,知道可以通过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推断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8.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71)。9.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参见例72)。事件的概率1.能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了解事件的概率(参看例73,例74)。2.知道通过大量地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典型案例例68设计调查方法。了解本年级的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剧。调查的结果适用于学校的全体同学吗?适用于全地区的电视观众吗?如果不适用,应当如何改进调查方法?[说明]对于许多问题,不可能、有时也不必要得到与问题有关的所有数据,只要得到一部分数据(样本)就可以对于总体的情况进行估计。很显然,如果得到的样本能够客观地反映问题,则估计就会准确一些,否则估计就会差一些。因此,我们希望寻找一个好的抽取样本的方法,使得样本能够客观地反映问题。在本学段,主要学习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这是收集数据中通用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假定样本是通过随机的方法得到的。因为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差异不大,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比较合适。可以在上学时在学校门口随机问讯,也可以按学号随机问讯。为了分析方便,需要把问题数字化,如喜欢这部电视剧的记为1,不喜欢的记为0。对于这样的问题,问讯学生数不能少于20人,取40~50人比较合适,取更多的学生当然更好,但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抽样方法不仅希望“精度高”还希望“花费少”。假设问讯的学生数为n,记录数据的和为m(显然,m为喜欢这部电视剧的人数),则调查结果说明,学生中喜欢这部电视剧的比例为。我们依此估计本年级的同学中喜欢这部电视剧的比例。用这个数据估计全地区的电视观众喜欢这部电视剧的比例是不合适的,因为学生、成年人、老年人喜欢的电视剧往往不同。为了对全地区的电视观众喜欢这部电视剧的情况进行估计,可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比如依据年龄分层,需要知道各年龄段人口的比例,按照比例数分配样本数,而在各个层内则采取随机抽样;或者依据职业分层,等等。教师应该了解分层抽样,在本学段学生只需学习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例69某个公司有15名工作人员,他们的月工资情况如下表。计算该公司的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分别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职务经理副经理职员人数1212月工资/元50002000800[说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方法,因为方法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很难说哪一种方法是对的,哪一种方法是错的,我们只能说,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实际背景的方法要更好一些。在这组数据中有差异较大的数据,这会导致平均数较大,因此,用中位数或众数要比用平均数更客观一些。不难计算出该公司月工资的中位数和众数均为800元。而月工资的平均数=加权平均(可以看成是加权平均)=5000×+2000×+800×=1240(元)。因此,加权平均往往就是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