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心经的心理治疗VIP免费

心经的心理治疗_第1页
1/9
心经的心理治疗_第2页
2/9
心经的心理治疗_第3页
3/9
《心经》的心理治疗《心经》的心理治疗《心经》是般若系统里篇幅最短的经典,但它具备般若经典的核心要素,也是般若经典中最为精要的部分。在佛教浩瀚的三藏十二部典籍中,凝炼的《心经》包涵着佛法的精髓。《心经》从印度梵文经典中译出,在汉地比较常见的一种译本是唐代玄奘三藏法师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家耳熟能详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出自其中。译文如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篇经文属于般若波罗蜜多经典系统中的一部分内容。正如一句老话所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心经》是般若系统里篇幅最短的经典,但它具备般若经典的核心要素,也是般若经典中最为精要的部分。今天我从《心经》的角度探讨如何建立正念,完成心理治疗。中国人最早对佛教的接受与老庄思想有一定关系。般若讲的是“空”,老庄讲的是“无”,空和无的思想比较容易挂钩。空和无是不是一回事?还是有差别的。但是这两种思想的接近之处,对于佛法的弘传起过很大作用。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文化界盛行玄学,这是从老庄思想中发展出来的学说。当时佛教的高僧和社会上的名士交往频繁,经常在一起谈玄说妙。著名的佛教法师支遁(支道林)由于擅长与名士清谈而备受推崇。般若经典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造成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隋唐时期,般若思想形成了一个宗派:三论宗。同时,禅宗早期以《楞伽经》为主导思想,四祖之后则以般若经典《金刚经》作为修行的重要依据。在中国的社会上般若经典也影响广泛。在临床心理学没有出现之前,佛教在中国社会上长期担任心理治疗的角色,可以说《金刚经》和《心经》为中国人的心理治疗早已立下了汗马功劳。古代的很多士大夫、文人乃至老百姓,苦恼的时候念诵《心经》,内心就会平静下来。《心经》为什么具备这样强大的心理治疗功能?我来尝试说明它的治疗原理。一、整体概说(一)认识自己“般若”在汉语中没有能够准确对应的词汇,可以方便地译为“智慧”,但般若智慧不同于世间的普通智慧。“波罗蜜多”意为“到彼岸”,也可译为“度”,通俗地说就是摆脱和解决问题。般若经典承载的内容正是告诉我们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到彼岸”既是方式又是结果。解决什么问题?佛法解决的是生命的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心理治疗的功能来自正念。般若就是最高的正念,《六祖坛经》把这种最高的正念称为“无念”。平时我们坐在禅堂里修正念,这通常只是在进行基础练习——努力建立一种抵达最高正念的基础。生命的问题来自无明,众生处在无明的状态,无明带来了迷惑和烦恼。说到“明”,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光明。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房间里有光,什么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没有光就会漆黑一片。同样,生命也存在这两种状态:明和无明。无明相对明而言,明是指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盏智慧的心灯。这盏灯没有被点燃的时候,整个生命处在昏暗之中,这就是普通人的现实状况。只要对生命进行深层的思考,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内心存在很多困惑,存在很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比如:生命从哪里来,归宿又在何方?还有:我是谁?大家在生活中早已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我”?是你的身份代表着你,是你的相貌代表着你,是你的事业代表着你,还是你的观念代表着你?对自己的不认识和错误认识是人生一切烦恼的根源。这就是佛教要解决的问题。禅宗讲“明心见性”,禅宗的修行让我们认识“本来面目”,也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在西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心经的心理治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