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2018·高考全国卷Ⅱ,T33)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知识定位】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奴隶贸易【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变化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奴隶贸易的认识。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两个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从题干中“奴隶贸易”“16世纪”“17世纪”“18世纪”信息可知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本题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奴隶贸易为考查点,这既是所学的主干知识,也是关注人类命运的反思材料。选项对所学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知识的容量较大。考生需要对重要的概念如黑奴贸易、早期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日不落帝国”等有正确的认知,再结合时代特征才可以准确作答【解析】由图可知16—18世纪奴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联系所学可知奴隶贸易是欧洲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也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重要手段。故答案为A项。促使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是两次工业革命,其最终确立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排除B项。奴隶贸易不是导致“日不落帝国”产生的原因,故C项排除。D项材料依据不足。【答案】A(2015·高考全国卷Ⅱ)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知识定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由材料中“17世纪60年代”“18世纪末”,可知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时期历史解释17世纪60年代至18世纪末,茶叶在英国由“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变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展,英国与东方的贸易不断扩大【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D项符合题意。17、18世纪的英国,等级观念明显,故A项错误。仅从英国茶叶消费群体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崇尚东方生活方式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故C项错误。【答案】D■练真题———————————————————(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由材料信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得到了西、葡两国王室的大力支持;B、C、D三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练模拟———————————————————1.(2019·包头模拟)1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进取精神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A.在早期发展中推动了社会进步B.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后盾C.支持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解析:选B。根据材料“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进取精神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这很明显讲的是专制国家在推动西欧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海外扩张中的积极影响,而并不是所谓的社会进步,故A项错误;开辟新航路所必需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以及精神动力,这些都离不开专制政府的大力扶植,故B项正确;西欧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政治前提”相关信息,故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