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层突破练13光电效应原子结构和原子核A组1.关于下列物理史实与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光电效应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现,爱因斯坦对其做出了正确的解释B.只有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才会发生光电效应C.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光电效应现象证明光是一种波2.(2019山东潍坊高三模拟)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子的是()A.714N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817O并放出一个粒子B.1327Al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1530P并放出一个粒子C.511B俘获一个质子,产生48Be并放出一个粒子D.36Li俘获一个质子,产生23He并放出一个粒子3.如图所示,用波长为λ0的单色光照射某金属,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的示数为某值时,电流表的示数恰好减小为零;再用波长为4λ05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加到原来的3倍时,电流表的示数又恰好减小为零。已知普朗克常数为h,真空中光速为c。该金属的逸出功为()A.5hc4λ0B.hcλ0C.7hc8λ0D.7hc4λ04.如图甲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中入射光的频率、强弱与光电子发射情况的实验电路,阴极K受到光照时可以发射光电子,电源正负极可以对调。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规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在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B.在光的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C.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光电管,不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压不变D.蓝光的遏止电压大于黄光的遏止电压是因为蓝光强度大于黄光强度5.如图所示,当一束一定强度的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K上时,此时滑片P处于A、B中点,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A.若将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流表读数有可能不变B.若将滑片P向A端移动时,电流表读数一定增大C.若用红外线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D.若用一束紫光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可能没有读数6.如图是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当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时,辐射出光子a;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出光子b。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光子a的波长大于光子b的波长B.光子b可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C.光子a可能使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D.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辐射2种不同谱线7.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于2017年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可以为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子的是()A.714N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817O并放出一个粒子B.1327Al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1530P并放出一个粒子C.511B俘获一个质子,产生48Be并放出一个粒子D.36Li俘获一个质子,产生23He并放出一个粒子8.对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实物粒子只具有粒子性,没有波动性,光子具有粒子二象性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C.当入射光的波长低于极限波长时不会发生光电效应D.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碘131(即53131I)核不稳定,会发生β衰变,其半衰期为8天,经过8天后,30个放射性碘131衰变的个数一定是15个B.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C.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本质上都是电磁波,且γ射线的波长最短D.当某种单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入射光的波长越大,产生的光电效应的最大初动能越大10.一种高温扩散云室探测射线的原理是:在上盖透明的密封容器内,放射源镅95241Am衰变成镎93237Np的过程中,放射线穿过干净空气并使其电离,沿射线径迹产生一连串的凝结核,容器内就出现“云雾”,这样就可以看到射线的径迹。已知95241Am的半衰期为432.6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射线是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B.通过该云室看到的是α射线的径迹C.0.4g的95241Am经过865.2年衰变了0.1gD.若云室的温度升高,95241Am的半衰期会变短11.(2019辽宁沈阳检测)静止在匀强电场中的碳14原子核,某时刻放射的某种粒子与反冲核的初速度方向均与电场方向垂直,且经过相等的时间后形成的轨迹如图所示(a、b表示长度)。那么碳14的核反应方程可能是()A.614C→24He+¿410¿BeB.614C→10e+¿514¿BC.614C→-10e+¿714¿ND.614C→12H+¿512¿BB组12.(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