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重要含硫化合物探究实验课时集训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二氧化硫性质探究3,4,5亚硫酸钠含量测定1,2非选择题1.实验室有一瓶长久放置的亚硫酸钠,为了检验此瓶亚硫酸钠是否部分被氧化及测定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有学生设计了下面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填写下列空格。(1)加入过量的A的目的是;检验A是否过量的方法是。(2)加入B稍过量的理由是;加入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怎样检验沉淀(Ⅲ)是否洗涤干净?。(4)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含W1和W2的式子表示)。解析:(1)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的目的是使S、S沉淀完全,因此A为BaCl2溶液;检验BaCl2溶液是否过量,只需检验溶液中不存在S或S,方法是取上层清液少量,再加BaCl2溶液少量,若无沉淀生成,证明所加BaCl2溶液已过量,或取上层清液少量,再加入Na2SO4溶液少量,若有沉淀生成,证明所加BaCl2溶液已过量。(2)加入B的目的是使亚硫酸钡全部溶解,因此B需稍过量,加入的B为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SO3+2H+Ba2++SO2↑+H2O。(3)用稀盐酸溶解亚硫酸钡后,沉淀上吸附有少量氯离子,检验沉淀(Ⅲ)是否洗涤干净,只需检验最后的洗涤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加入用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表示沉淀已经洗净。(4)最后纯净的固体为硫酸钡,物质的量为=mol,则硫酸钠的质量为mol×142g/mol=g,因此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00%。答案:(1)使S、S沉淀完全取上层清液少量,再加BaCl2溶液少量,若无沉淀生成,证明所加BaCl2溶液已过量(或取上层清液少量,再加入Na2SO4溶液少量,若有沉淀生成,证明所加BaCl2溶液已过量)(2)使BaSO3全部溶解BaSO3+2H+Ba2++SO2↑+H2O(3)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加入用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表示沉淀已经洗净(4)×100%2.为测定某亚硫酸钠样品的纯度,甲同学称取10.0g固体,进行如下实验:(1)实验仪器A的名称为。(2)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3)若测得装置D中干燥管实验前后增重了4.8g,由此可计算出该样品中亚硫酸钠的纯度为。(4)该实验方案存在明显缺陷,会使测定结果(填“偏高”或“偏低”)。为使结果准确,你的建议是。解析:(1)向烧瓶中加液体的仪器A是分液漏斗。(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作干燥剂,用于干燥SO2气体,防止水蒸气和二氧化硫一起进入D,使二氧化硫的质量偏大。(3)装置D中干燥管实验前后增重的质量为二氧化硫的质量,为4.8g,设亚硫酸钠质量为x,Na2SO3+H2SO4Na2SO4+SO2↑+H2O,12664x4.8g=x=9.45g则质量分数为×100%=94.5%。(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会使测得的二氧化硫的质量偏大,则求出亚硫酸钠的质量偏大,即测定结果偏高,所以要在装置D后面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答案:(1)分液漏斗(2)干燥SO2气体(3)94.5%(4)偏高在末端再增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用于制取SO2和验证SO2的性质。已知:1.0mol·L-1Fe(NO3)3溶液的pH=1。(1)导管①的作用是。(2)B、C、D三个装置分别先后验证了SO2的哪些性质:(填字母)。A.吸附性、酸性、还原性B.还原性、酸性、还原性C.漂白性、酸性、还原性D.漂白性、酸性、氧化性(3)实验前鼓入N2的目的是。(4)装置E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其成分是(填化学式),分析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可能原因(写两种)。可能①:。可能②:。解析:(1)反应产生气体,气压变大,若没有导管①平衡压强,分液漏斗内液体不能够顺利流下。(2)B中的品红溶液褪色,验证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遇石蕊变红,说明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D中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Br,该反应为SO2+Br2+2H2O2HBr+H2SO4,二氧化硫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C。(3)氧气能将二氧化硫氧化,如果装置中含有氧气,会干扰实验,所以鼓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净空气中的O2,防止干扰实验。(4)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能被硝酸根离子或铁离子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①二氧化硫可能与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②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可能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NO气体,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