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礼记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还有这些字词的意思。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能熟练的背诵并默写全文。4、理解并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的束缚,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对社会做贡献的人。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和文意,并熟练背诵和默写。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一定要让同学思考并回答问题。一、指导学习•研讨(一)情境导入《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在他们那个年代,看看他们的理想社会又是什么样子的。(二)检查预习情况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男有分()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大道之行也()亲其亲()子其子()寡()孤()独()鳏()闭而不兴()是谓大同()(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讲解《礼记》:《礼记》是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到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礼记》主要是对礼制﹑礼意的记载和论述。其中涉及秦汉以前的社会组织﹑生活习俗﹑道德规范﹑文物制度等情况﹐反映了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思想。(四)合作探究1、掌握以下文言实词。(这一点尤其重要,让学生记在脑海里)1)大道之行也:施行2)选贤与能:通“举”,选举。3)讲信修睦:培养4)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独,单独。亲,以---为亲,作动词。5)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6)皆有所养:供养7)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8)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9)不必藏于己:私藏10)谋闭而不兴:发生11)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作,兴起12)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二、学生思考讨论: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大同就是指这篇文章里所讲的社会。3、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使他们知道哪里缺少什么成分,哪里有增加了哪些成分。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4、细读课文,探究讨论A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特征:a.人们能受到关爱。b.衣食无忧。c.各得其用。B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5、指导诵读1)、理清文章脉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三层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共有三个方面:①故人不独亲其亲;②男有分,女有养;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结2)、指名单独朗读,注意文中停顿3)、集体朗读课文三遍,试着背诵4)、抓重点词句背诵课文三、教师总结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的“世外桃源”。四巩固练习,使学生能加深印象。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大道之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