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分析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北京考生的成绩,发现能够考上清北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先开始我们认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化学一定学得好。可是在分析没有考上清北的学生的成绩的时候发现,很多与清北失之交臂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要略低,数学物理的分数却不相上下。我们仔细讨论其中的缘由,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理综上考得高分!这是因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能够用更快的速度在理综考试中解决100分的分值,之后孩子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没有见过的物理难题。物理的难题在充分的时间中得到更多考虑的空间,使得考生在理综总分上能够有所突破。所以想上好大学,化学必须学好,化学的使命就是在高考当中帮助考生提速提分。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课时作业34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基础题组]1.(2017·济南一模)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①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B.用图②装置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C.用图③装置验证铁发生析氢腐蚀D.用图④装置测定反应速率解析:用图①装置制备Fe(OH)2时应将Fe作电解池的阳极,A项错误;根据2NO2(红棕色)N2O4(无色),用图②装置根据气体颜色变化可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B项正确;用饱和食盐水浸泡过的铁钉发生的是吸氧腐蚀,C项错误;图④装置中的长颈漏斗应改为分液漏斗,才能测定反应速率,D项错误。答案:B2.(2017·锦州质检)下列各组中的实验步骤及现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及现象A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试样――→溶解――→硝酸钡溶液白色沉淀――→稀硝酸沉淀不溶解B制取氯气并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MnO2和浓盐酸――→加热气体――→通过干燥有色布条褪色C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强碘化钠溶液――→30%H2O2溶液――→稀硝酸及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D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FeCl3和KSCN混合溶液――→加入FeCl3固体红色变深解析:A项,Na2SO3也能与Ba(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3,加稀硝酸,BaSO3被氧化为BaSO4,白色沉淀也不溶解,不能检验Na2SO3试样是否变质,错误;B项,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氯气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ClO也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不能达到检验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的目的,错误;C项,稀硝酸也能把碘离子氧化为I2,不能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的氧化性比I2强,错误;D项,对于化学平衡FeCl3+3KSCNFe(SCN)3+3KCl,加入FeCl3固体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生成更多的Fe(SCN)3,溶液红色变深,能够达到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正确。答案:D3.(2017·泰安模拟)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废FeCl3蚀刻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得到澄清溶液蚀刻液中一定不含Cu2+B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稀硫酸能氧化Fe2+CKBrO3溶液中加入少量苯,然后通入少量Cl2,充分振荡,静置有机相呈橙色氧化性:Cl2>Br2D葡萄糖溶液与新制Cu(OH)2混合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解析:由于废FeCl3蚀刻液中除了含有FeCl2和CuCl2,还可能含有大量的FeCl3,加入铁粉先与FeCl3反应,然后再与CuCl2反应,故在废FeCl3蚀刻液中加入少量的铁粉,若得到澄清溶液,蚀刻液中也含有铜离子,A错误;将硝酸亚铁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Fe3+不是稀硫酸氧化得到的,而是硝酸根在酸性环境氧化Fe2+得到的,B错误;Cl2不能置换出KBrO3中的溴元素,C错误;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把新制的氢氧化铜还原为砖红色的氧化亚铜,D正确。答案:D4.现有Na2SO3、Na2SO4混合物样品ag,为了测定其中Na2S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A.将样品配制成溶液V1L,取其中25.00mL用标准KMnO4溶液滴定,消耗标准KMnO4溶液V2mLB.向样品中加足量H2O2,再加足量BaCl2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bgC.将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将沉淀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