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孙旼旼在洛杉矶市霍伯特学校的一间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学老师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一年四十八周,每周六天,每天将近十二小时的时间,我和班上的五年级生们挤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尽情享受莎士比亚、代数,以及摇滚乐,并抽空带着他们四处旅行”,“在这里,我们重品格、讲勤勉、推崇谦逊,而且无条件地相互扶持”。雷夫用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以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没有深奥的理论,没有空洞的说教,这位“全美最佳教师奖”得主用写实的笔触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娓娓道来,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一是坚持言传身教。雷夫写到:“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他给学生提供书单,与学生分享读书感受,用自己的行为带动班级学生对书籍的热爱。他每天早到晚归,带领学生进行文法练习,通过每周作文和每月读书心得培养学生学会管理时间,珍惜时间,遵守承诺,摒弃掉自私行为,认识沉迷电视的危害,订定计划和目标,做事专注,集中精力,凡事做到最好……孩子们的书包里不仅仅只是装着习题和课本,更重要的是里面装载起这些使人生真正获得胜利和精彩的东西,懂得把这些东西载入思想和灵魂,形成人生的价值观,于是教育便不再是难事。雷夫老师正是巧妙地把人生里创造出真正精彩的要素特质,通过自己的耐心和坚持,因人而异又侧重不同地一一灌输到每个孩子的脑袋里,体现在行动中。二是敢于反思和实践。雷夫老师敢于讲教育的真话,敢于反思教育的得失,对当代社会的困境与难题进行认真的审视,并付诸实践。他大声疾呼指出标准化测验正在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身体力行地在教育中关注“品格”、“诚信”、“道德”、“胸襟”这些在标准化考试中无法表现而在人生道路上却无法避免的问题。他采用“小组积分”游戏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地理知识。他通过领读文学作品、介绍影视作品、指导写读书心得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他指导学生排演莎士比亚剧,参加戏剧演出,教会学生演奏乐器、打棒球、下棋、玩游戏,培养学生专注的习惯。他带领学生观看球赛,不是为了看一个结果,而是要专注地体验这一场“从开始到结束”的“精彩和快乐”。“他们提前准备,提前到场,比赛中认真观看并记录,坚持到比赛结束才离场。雷夫说: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孩子们不单止只是观看到一场球赛的精彩,更大的收获得是通过雷夫老师的引导,从这场球赛里得到的一些非凡的成长教育指引。他认为当今“速食”社会是造成孩子避免挑战困难的原因,提出“成功无捷径”,培养孩子们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的态度他大声疾呼“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为孩子将来过上一流的生活做准备”、“不要把信仰强加于孩子”、“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在遇到问题时,他积极思考及时纠正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用自己的大脑去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摆脱困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教育契机,需要教师独具慧眼,独具匠心,雷夫老师正是以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扑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认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他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在反思、探讨、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对学生的尊重。在班级管理中他不是以权利去压服,不是以威力去震慑,而是与学生建立信任,以信任为基础,树立“六阶段”人生道德目标----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他引导学生用自我的道德追求走向自控自律。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