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第25页的例题,和“做一做”的习题。教材分析: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喜欢的气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认识了数字,并会一些简单的加减计算,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老师要积极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2、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过程与方法:1、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教学重点:激励每人学生说出计算3+1=3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具准备:气球、小松鼠情景图,教材第24页、25页做一做的图片(课件)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老师先出示一个多媒体的动感画面;然后老师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广场玩玩,在这里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交流汇报:①我看到有3个红色的气球,1个绿色的气球,一共有4个气球。②我看到有3个红色的气球,1个绿色的气球,合起来就是4个气球,列式为:3+1=4(个)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3+1=4(个)。(在投影与教师语言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感觉更直观亲切,并能亲自参与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1)老师问:3加1等于4,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流程: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的说法:第一种:我是看图1、2、3、4数出来的。第二种:我是数手指头或小棒算出来的。第三种:我会心算。第四种:我先数3个,接着再数1个,就是4个了。第五种:有3个红色的气球,1个绿色的气球,合起来就是4个气球,,3和1组成4,所以3+1=4。(给予高度的评价)(2)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质疑:一道题有很多的算法,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比较简便。(3)最后小结: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快。(三)巩固练习,辨析算理(1)教科书第24页“做一做”。把图制成课件,直观展示情景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图意,再想一想教材为什么这样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2)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个苹果,下午又吃了1个,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②今天妈妈上午给你3元钱,下午又给你2元钱,合起来有多少钱?(四)出示第二个多媒体的动感画面;然后老师导入:今天,老师还带大家到美丽的动物园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交流汇报:①大树上有3只松鼠,又了来2只,一共有5只松鼠。②我看到树上有3只松鼠,又来了2只,合起2来就是5只,列式为3+2=5(只)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3+2=5(只)。(例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喜欢的小松鼠形象,学生很高兴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探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