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一、文体简介: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体。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遂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二、由读《序》切入:(一)字词:【文化常识】左迁出官长句善才(左迁:贬官。古时秦汉前,朝堂及官位多以右为尊,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但一般车座则以右为尊。)【一词多义】命快凡言始倡倡:chàng领唱;通“唱”;带头,倡导。Chāng表演歌舞的人;妓女。(后作娼)【古今异义】明年因为【词类活用】名作动:歌(二)理解内容及在诗中的作用: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由此可知其作用):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奠定了凄切的感情基调。诗歌的特点就是“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今天学习此诗,重在了解诗人是如何将人物及音乐写得形象感人的,由此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著有《白氏长庆集》。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现实主义。其诗广为流传,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行”。代表作: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卖炭翁》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生平与诗作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从入仕到被贬为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以讽谕诗为主,代表作:《卖炭翁》《秦中吟》《新乐府》江州司马之前)后期(自被贬江州司马至死)是“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佛家“四大皆空”的思想。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代表作: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感伤诗:《琵琶行》《长恨歌》复习《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外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烟里白沙堤。——早春“鸟语花香、春意盎然”之景。是诗人任杭州刺史时的作品,心情平静。而《琵琶行》是诗人被贬时所作的。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迋,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四、初读诗,大体了解各部分内容,字词过关:先请同学自己阅读,简单概括每段内容。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再一段段齐读,疏通字词,了解内容。(一)江头送客闻琵琶【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名句】【重点字词】管弦惨(二)江心聆听琵琶曲【重点字词】暗迟相信手为(初为——弹奏)间关幽咽乍迸画悄(移船相近邀相见:1相——偏指“她”;2相——互相)(画,有人认为是通假字,通“划”)(悄:qiǎo寂静无声或声音很低。如“悄然无声、低声悄语”qiāo悄悄A声音很小或没有声音B(行动)不惊动人或不愿别人知道)【古今异义】突出(急速冲出,一下子全都涌出。突——急速地向前或向外冲。如突围而出、突火而出。)当心(对着中心)思(悲,伤)(三)江中听诉身世苦【文化常识】五陵【重点字词】敛容教(教坊、曾教)等闲来阑干(等闲:随便,白白地。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古今异义】沉吟(迟疑的样子)整顿(整理)颜色(容貌)老大(年纪大了)【通假字】篦(通“鎞”)【被动句】血色罗裙翻酒污(四)同病相怜伤迁谪【词类活用】名作动:唧唧【文化常识】杜鹃啼血【古今异义】难为(为:)更(再)【重点字词】暂翻作(五)重闻琵琶青衫湿【古今异义】却(退回。如“退却”)向前(以前)泣【重点字词】促转泣【文化常识】青衫司马青衫(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