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反割头税大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作者及《红旗谱》的相关知识,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通过学生的个性阅读,分析小说的情节;分析严运涛、严萍、朱大贵、朱老忠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3、体会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生的个性阅读,分析小说的情节;分析严运涛、严萍、朱大贵、朱老忠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2、体会老一代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教学设计思路】在对文章进行整体了解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总结文章的发展脉络,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场面描写,探究语言特色,总结文章主旨。【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自己查阅作者梁斌及《红旗谱》的相关知识。2、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3、了解《红旗谱》的故事梗概。4、阅读节选部分,扫除生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二、课上活动:1、导入: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诚然,承燕赵大地灵气的滋养与培育,这里有胡服骑射、敢为天下先的英明国君赵武灵王;有英勇大义、智慧宏达的蔺相如等贤臣名相;有廉颇、乐毅等慷慨重义、勇气过人的猛将;有荆轲、高渐离等不畏强暴、挺身抗命的豪杰侠士。而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这里又有许多撼人心魄的故事,从万古流芳的狼牙山五壮士、敌后武工队到惊心动魄的地道战、地雷战……河北大地上上演的这一幕幕英雄传奇,在作家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一部部讴歌英雄业绩,描绘英雄壮举的鸿篇巨制带着炫目的光彩,向我们走来,那一位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也一一走进了我们心里,令我们热血奔涌,豪气干云。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几位这样的英雄。2、学生交流预习作业(以小组为单位):3、教师补充。(1)作者与创作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青少年时期即参加家乡的革命斗争,1930年入保定省第二师范学校,投入抗日爱国的学潮斗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蠡县救国会委员、冀中区新世纪剧社社长和游击大队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后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梁斌长期在冀中生活、战斗和工作,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他的《红旗谱》《播火记》和《烽烟图》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生动逼真的冀中农民革命斗争的画卷。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社会影响最大的是《红旗谱》。《红旗谱》是梁斌的代表作,小说以发生在冀中的反割头税运动和保定二师学潮斗争为背景,通过锁井镇农民和地主恶霸势力几代人的斗争,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云和农民革命斗争的历史面貌;所以《红旗谱》被称为“农民革命历史长卷”、“民主革命时期农民生活和斗争的壮丽史诗”,继《水浒》以来又一部农民革命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两家三代农民和一家两代地主的矛盾斗争。(2)与小说节选部分有关的情节: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某年秋天的冀中锁井镇。大地主冯兰池要砸掉作为四十八村公产凭证的古钟。农民朱老巩和伙伴严老祥奋力保护古钟,却中了冯兰池的诡计,大钟被砸毁了。朱老巩悲愤交加,离开人间。冯兰池斩草除根,逼死了朱的女儿,逼走朱的幼子小虎子。二十多年后,当年的小虎子朱老忠带着妻小,怀着复仇的愿望回到故乡。冯兰池惊恐万分。这年秋天,严志和(严老祥的儿子)的儿子运涛、江涛,朱老忠的儿子大贵、二贵逮到一只价值连城的脯红鸟,冯兰池想据为己有,被孩子们拒绝。冯老兰为了报复指使人将大贵抓去当兵。第二年春天,运涛出外做工,遇到共产党员贾湘农,懂得了革命的道理。朱老忠说共产党是农民的“靠山”。运涛在村里宣传革命,和少女春兰相爱,这一切都让冯兰池嫉恨。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运涛南下参加了北伐军。大革命失败后,身为共产党员的运涛被投入监狱,得到这个消息,运涛的奶奶当场身亡,严志和也病倒了。等待运涛回来结婚的春兰甚至想自杀。严家要去济南探监,但没有路费。冯老兰趁火打劫,只用80块钱就买去了严家视为命根子的宝地。严志和因病不能远行,江涛和朱老忠为了省钱徒步到济南,看到了被判了终身监禁的运涛。从济南归来,已是保定二师学生的江涛决心像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