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氮族元素》备课材料一、新教材内容安排与教学目标从知识内容上看,本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章引言及第一、二、三节,介绍氮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第二部分是第四节,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第三部分是第五节,介绍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㈠内容变化1、增加的内容⑴增加相当数量的插图(包括演示实验示意图及其它图示等)。⑵增加环保知识“光化学烟雾”。⑶增加“红磷转变成白磷”的演示实验。⑷增加“铵盐与碱的反应及铵离子的检验”的演示实验。⑸增加用浓氨水制氨气的内容。⑹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配平内容。⑺增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节内容。⑻增加阅读材料《玻尔的诺贝尔金质奖章》和资料《砷的发现》。2、删减的内容⑴删减氮气与镁的反应。⑵删减白磷的分子组成与结构。⑶删减“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的比较”的演示实验。⑷删减五氧化二磷的部分性质、偏磷酸和磷酸的部分性质和工业制法。⑸删减硝酸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⑹删减同素异形体的概念。3、变更的内容⑴将“氮族元素”一节改作章引言。⑵将磷的知识内容删减后与氮合为一节。⑶将旧教材第一章“磷与氯气反应”的内容放在本章磷的内容里。⑷将“安全火柴”作为资料,“氮的固定”作为阅读材料“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亚硝酸钠”作为选学内容“亚硝酸盐的用途及对人体的危害”。⑸将“氨的实验室制法”改成了讨论内容。⑹改进了“铜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⑺将旧教材第一章“有一种反应物过量时的计算”安排于本章。⑻新材料增设了“思考题”改变了以往教材编写演示实验的方法,增加了学生的活动量。*建议:⑴考虑到铵盐用途的广泛性,建议在铵盐的用途中补上硝铵用作炸药,氯化铵用作焊药的内容。⑵教材中图1-14“铵盐与碱的反应”,试纸接触试管口的画法不妥,建议改作接近试管口。4、必修本情况第二册化学必修本第一章为《氮和氮的化合物》,与必修加选修本相比,删去了磷元素部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及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中的某些讨论题和思考题。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用心爱心专心1知识点学习水平1、氮族元素简介2、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氧气的反应)3、氨的物理性质4、氨的化学性质(跟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5、氨的用途6、氨的实验室制法7、铵盐8、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9、硝酸的用途10、亚硝酸盐11、磷1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3、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时的计算14、多步反应的计算BDBDBDBDB选学BBDD2、能力目标⑴通过理论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培养思维能力(分析、归纳、演绎、推理)。⑵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⑶掌握利用结构推测性质和以实验验证性质的学习方法,培养科学方法。⑷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训练解题技能。3、情感目标⑴通过氮磷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加强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育。⑵通过有关环保内容及阅读材料学习,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群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⑶通过例题的示范教学,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书写习惯。㈢重点难点1、重点⑴氮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⑶有一种反应物过量时的化学计算。⑷多步反应的计算。2、难点⑴硝酸的氧化性。⑵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一些可借鉴的经验。⑶多步反应计算中有关物质之间计量关系式的确定。二、新教材编写特点从教学目的和作用上讲,本章的第一部分是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在学了高一化学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及其它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介绍的,第二部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在高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介绍配平的方法,第三部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在高一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其科学性和综合性都用心爱心专心2较强。本章是第二册的第一章,编写的内容无论从显性的化学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和化学技能性知识来看,还是从隐性的化学策略性知识和化学情意类知识来看,与第一册相比,既有内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