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32中高中语文《李逵负荆》教学设计新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李逵负荆》,本单元主要通过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来表现“历史与英雄”这个主题。上回书写的是李逵不知内情,误会宋江面见李师师。正当宋江等人暗下商量趁着宋徽宗与李师师相会的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却找不到李逵。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带大队人马回梁山。《李逵负荆》接着写燕青与李逵路过荆门镇的时候发生的故事。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水浒传》有一定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李逵负荆》的时候,极容易简单而机械地理解人物形象。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丰富人物形象的内涵。三、设计思想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因此,本课宜采用讨论课的形式教学。此外,本课选自选修教材,那么在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就应该尽可能不重复,可结合《水浒传》这一本著作来进行教学,可以《李逵负荆》为范例,引导学生综合欣赏《水浒传》,如“主要内容”“主题”“结构特点”“人物塑造手法”等。四、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李逵负荆》的主要内容,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2.情感教育目标:科学评价李逵的形象以及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3.能力培养目标: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一般方法,并拓展至对《水浒传》的综合欣赏。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2.李逵形象的科学分析与评价。六、教学准备:多媒体七、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是“历史与英雄”,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说说英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舞台上,总活跃着英雄们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气势磅礴的交响中,总回荡着英雄们的话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一代奸雄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勃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一代贤相孔明的鞠躬尽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是革命志士林觉民的广阔胸襟……可见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性格密切相关,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水浒传》中一位英雄就这样说的:“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大家知道是李逵,李逵的外号是“黑旋风”“铁牛”,你觉得这个外号与李逵有什么内在联系吗?二、《水浒传》介绍1、结构特点《水浒传》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其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本身可以独立成为短篇或中篇小说或者将某个人物的几篇故事串联起来,可以成为人物有声有色的“传记”。2、内容和主题思想《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和发展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3、主题(PPT展示)一是认为歌颂的是忠义(“忠义”说);二是认为写的是农民起义(“农民起义”说);三是认为表现的是市民的意识与追求(“为市井细民写心”说),其他观点都是从这三种基本观点派生出来的。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第一种观点:歌颂忠义(1)歌颂了力与勇的英雄情节:倒拔杨柳,空手打虎,杀贪官污吏,拒万马千军代表人物:鲁智深,武松,林冲,秦明,呼延灼(2)歌颂了智慧情节: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